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保护特殊风景 常州民族工商业遗存迫在眉睫(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9日16:35 常州龙网
保护特殊风景常州民族工商业遗存迫在眉睫(图)

保护特殊风景 常州民族工商业遗存迫在眉睫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留下城市永恒的“特殊风景”

  保护我市民族工商业遗存迫在眉睫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萌芽,孕育了常州经济今天的繁荣。有识之士呼吁,重视民族工商业遗存的保护,特别是在工厂整 体搬迁的过程中做好抢救性保护,对于传承城市历史、
丰富城市文化、研究区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昨天的厂房成今日风景

  近年来,兄弟城市在打造文化品牌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民族工商业遗存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无锡把市区范围内一 批老厂房完整保留,特别是荣氏家族的产业——面粉厂、缫丝厂等,都进行了抢救性保护,有的改建成工商业博物馆,有的作 为陈列展馆;南通把民族工商业代表人物张謇创办的学校、酒店、工厂都加以保护,在濠河边建成中国纺织博物馆;上海沿黄 浦江边的旧厂房在拆迁过程中都有意识保留,成为沪上一道独特的景观。

  随着我市大批老厂迁出市区,保护民族工商业遗存这一议题日渐升温。市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委员提出:古运河边近代 民族工商业鼎盛时期存留下来的厂房设施,应该进行保护和利用,可以改建成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博物馆,在博物馆中展示生产 实景和生产流水线,形成常州古运河的特色旅游项目。市旅游局正在积极筹划“工业旅游”新概念,计划把全市工业系统有特 色、有科普价值或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项目重新整合包装,设计成旅游线路,集中推出。刚从国外考察回来的市科协副主席王翼 飞说,他们在美国参观了一座富有特色的博物馆,里面全部是废弃的工业设施,管道、机器、厂房,博物馆庞大而又“原始” ,给各国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常州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朱玉林提出:工商业发展是常州城市不可分割的历史,近代工商业遗 迹的保护与开发,应该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常州道路”与“罕见的奇迹”

  常州晋代始有梳篦等家庭手工业;唐代的绢、绸、红紫棉布、龙凤席已有较高水平,造纸业甚为发达,是全国15个 重要产纸地区之一;宋代有官办的造船场、药局等,成为江南五大丝绸产地之一;明初成为全国33个较大的商业和手工业城 市之一;清代前期,常州的粮食生产、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的生产,棉布、绸帛等手工业生意,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 高水平。清末民初,常州民族工商业蓬勃发展,纺织、机械、食品、电力等近代工业具相当规模。1906年,常州出现了第 一个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晋裕布厂;到北伐前夕,常州先后创办大小布厂39家,粮油加工行业也摆脱手工操作,开始走 上动力机械化和工厂化的道路。

  从1927年到1937年抗战前,是常州工业出现奇迹的十年,纺织染近代工业一枝独秀,是常州走上近代化的主 要标志。1932年,著名实业家刘国钧把他的广益纺织厂即后来的大成二厂,并入大成,大成一厂专事纺织,两厂合并,使 纺织染联营的基本模式建立起来,成为“一条龙”的联合企业,在三十年代具有首创意义。1930年到1937年,无论设 备和资金,都增加了8倍,被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称为工业中“罕见的奇迹”。纺织工业发展带动了机器制造业,常州染织业 的全部布机,属于厚生机器厂制造的就有一半左右。到抗战爆发前,常州已初步形成了以纺织工业为中心,包括面粉、碾米、 油厂、毛巾厂在内的准工业城市。

  有研究者把常州近代化之路称为“常州道路”,它的特色在于:近代化的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外力,而是本地的内在动 力和外来影响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以地方经济自身增长为主。常州走的是一条不同于条约通商口岸城市的近代化道路,在没 有外国企业直接挤压,没有官僚资本吞噬的条件下,由土生土长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本地传统手工业、商业的基础上,走出传统 ,变商为工,建立起近代工业,实现了地区的初步工业化。

  正在消失的特殊风景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历程,是常州经济发展的前奏曲,常州人的创业经历丰富了中国城市近代化的内容,给子孙后代留 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许多宝贵的历史遗存正面临消失的危机。

  记者首先来到当年刘国钧创办的大成一厂(大成纺织集团)。厂里最具历史感的是一幢相当气派的青砖建筑,建筑面 积上千平米,从外墙到内部结构均保存完好。据刘国钧研究专家高进勇介绍:这幢大楼是当年刘国钧先生创办的职工子弟小学 的原址。此外,该厂还保存着刘国钧当年的办公室所在地,如今用作保健站。第三处遗存是一处幽静的花园,占地数百平米, 园内树林葱茏,鸟雀争鸣,池塘深深,绿荫遍地。当年,刘国钧先生非常喜欢这片小天地,称园内的小楼为“大仙堂”。

  记者随后来到大成二厂,这也是刘国钧在常创办的重要实业基地。厂区醒目位置,一件庞然大物安置在草坪中央,据 介绍,那是刘国钧先生当年用过的滚动印花机,足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它为刘氏家族的基业立下过汗马功劳。这是记者采访中 看到的唯一被有意识保留的纺织工业设备。可惜的是,这套机器在露天环境里,日晒雨淋,已严重锈蚀。该厂另一处幽静的处 所,是当年刘国钧先生及家人居住的“竞园”。砖雕门楼,古朴典雅,园内竹影扶疏,亭台楼阁,小桥流水。

  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三五年内,两厂都将搬出市区,如果对这些遗存不进行妥善保护,许多具有纪念价值的厂房、 设施都将失散和消亡,而这些实物一旦消失就不可恢复,它们是城市的不可再生资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大成厂类似,我市还有相当多的工业遗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保护,比如常州梳篦厂、厚 生机器厂、临清木业公所、戚机厂、戚电厂、大成三厂、四厂、常柴厂,以及中国民族工商业巨子盛宣怀家族的资料和实物, 它们都是常州源远流长的工业发展史的源头和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是现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钱月航陈伟堂/文李洪涛/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