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教育致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0日01:17 京华时报

  新闻

  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首因

  据《中国青年报》2月8日报道,日前,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共同发布了《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结果显示: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而“
缺乏知识和技能”是城乡居民对挣不到钱的一致归因之一。

  城市、小城镇、农村的贫困人群中均有40%~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家里有孩子要读书”,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花费是他们的头号家庭开支。

  直评

  悲壮投资于未来令人心酸

  投资于教育就是投资于未来,花费再大也值,但当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首要原因,当公民如此悲壮地给未来投资时,至少给我们透露了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其一,无论贫富,社会的各阶层对于未来充满了信心,我们民众的素质是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适应的。普通老百姓宁可使自己陷于贫困的境地,也要保证自己的子女接受教育;即使贫困也在努力地创造着未来,而不是沉沦或绝望!对于子女来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父母之爱;而对于国家来说,这是为国家输送合格的建设者,成熟的公民!

  其二,由公民投资于教育有违于代际公正的要求。教育的周期长,其投入与产出并不在同一时期,公民节衣缩食地培养自己的子女,而受益的却是将来的社会,从代际公正方面来看并不公正,因为我们不能用剥夺父一代幸福的办法去获取子一代的幸福,而应努力做到父一代与子一代都幸福,但这样的代际公正应由国家来保障。

  其三,国家的缺位,是造成人们辛酸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家的基本职能就是使人能够平等地分享社会发展的机会,因此发展教育是国家的基本的职能,义务教育、国民教育,国家是第一责任人。但是这样的第一责任人,却悄然隐身于幕后而将父母亲推到了前台。

  这样的消息告诉我们,我们这个民族是伟大的,公民为了未来敢于牺牲自己今天的幸福。在这样伟大的民族面前,政府应该进一步明白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未来。

  摘编自《大河报》2月9日文/邹云翔

  辨析

  享受基本权利不应以贫困为代价

  这个结论既符合现实又令人感到苦涩。一方面,这个结论与近年来各方面的反映、报道相符合;另一方面,这个结论深刻地揭示了教育对百姓的极端重要性。因为受教育会致贫,不受教育同样也致贫,教育成为城乡居民绕不开的坎。

  那么,如何让城乡居民摆脱教育困境,既能接受教育,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又不至于因教育致贫呢?笔者认为,这需要国家充分发挥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真正履行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职责和义务,降低教育收费,实现教育公平。因为,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享有基本权利不应以贫困为代价。

  受教育权之所以被列入公民基本权利,成为生存权的一部分,取决于教育的基本功能:受教育越来越成为人类个体维护自身生存的基本手段,没有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不要说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就连生存都难以维持。关键的问题是,公民享受基本权利该不该付出巨大经济投入,甚至以致贫为代价呢?

  公民享受基本权利不应以贫困为代价,这是国家的职责所在,也是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必然要求。为此,国家应当尽量多、尽量公平地向公民提供包括教育在内的公共产品,这是现代国家的基本义务。事实上,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正是由于有关部门没有有效履行这一基本义务,教育投入连年不足,致使教育乱收费和高收费久禁不止,使受教育者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这些现象已经与教育兴国的基本国策和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法律要求相背离。

  总之,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首因,是一个怪胎,既不合乎法理,也不合乎人情。各级政府部门应当把教育真正落实到公民基本权利高度加以重视,给予保障。任何时候公民享受基本权利都不应以贫困为代价,否则就是职责的错位与失职。

  摘编自《沈阳今报》2月9日文/李克杰

  纵论

  因教致贫带来的恶果不容小觑

  诚如参与调查的相关人士直言,贫困的根源还是在于“教育”,因为教育花费高,所以上不起学;因为上不起学,所以没有知识,没有技能,所以挣不到钱。难怪有人不无悲怆地感叹:“一个学生让你家徒四壁,一个病人让你四壁漏风。”

  相信每个农家子弟对这样一幅场景大都耳熟能详:为了供养子女读书,全家节衣缩食。父母出外打工,兄弟抓阄上学,被“淘汰”者进城务工。饶是如此,整个家庭还是左支右绌,陷入因教(育)致贫、因教返贫的困境。调查结果正说明了这点,在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在拥有就学阶段孩子的农村家庭中,单是子女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就已高达32.6%。

  诺奖得主阿玛蒂亚·森在《作为能力剥夺的贫困》中指出,教育作为一种基本能力,其被剥夺与否,是衡量社会是否提供给底层一条改变其命运的通道以及政府的公共政策是否得当的核心因素所在。诚然,许多贫苦子弟正是希图通过接受教育实现“知识改变命运”,不料想,一人读书,全家受贫,正是教育使整个家庭陷入困窘不堪的泥淖。

  毫无疑问,因教致贫带来的恶果不容小觑。数据显示,在北京高校大学生中,上个世纪80年代,来自农村的学生占到30%,90年代中期只占到17%了,现在则低于15%。显然,农村生源的惊人递减,原因之一当归咎为让人不堪重负的高昂学费。著名学者孙立平对此忧心忡忡,教育权被剥离将导致断裂社会的形成,即会使一部分人、一部分阶层被甩到社会结构之外。

  如果说因贫致愚、因愚致贫让人尚可理解,那么因教致贫、因教返贫则让人无法容忍。因为,这不仅是对公民受教育权的隐秘剥夺,也有违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看不起病的民族不会强大,上不起学的民族的素质不会提高!”暂且抛开此言是否夸大其词,其蕴意确实让人无法不动容。基于此,尽快把义务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整饬非义务教育的种种乱象,让教育成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助推器,进而使受教育者明事理、通人情,这才是让人称道的景象。

  摘编自《潇湘晨报》2月9日文/王石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