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乡镇卫生院夹缝中求生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0日04:00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农民“钟情”卫生所

  日前,当记者来到当地的一个村卫生所时,卫生所的刘松宝医生正在忙着给一个村民打点滴。卫生所的面积并不大,但十分紧凑,也十分干净。

  刘医生今年53岁,从1976年开始做赤脚医生,至今已有近30年。他告诉记者,他每
天除了在卫生所坐诊外,大量的时间就是进村入户,只要家里的电话或者自己的手机响,大多数就是村民生病,希望他上门治疗。一般情况下,刘医生平均每个月上门诊疗的次数在60次以上,最近的一两公里,最远的有五六公里。

  一位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村民告诉记者,按照政策,门诊费每次可以报销4元钱,但到医院就诊坐车要花好几元钱,前往中心卫生院报销来回车费也要好几元,还耽误时间。“不值得,还不如就在村卫生所里合算。再说在卫生所里的药和治疗费用都要比医院便宜。”

  生大病得去大医院

  当地一位农民抱怨说,现在乡镇卫生院的设备和医生都让人不放心,生大病还得去大医院!

  在当地卫生院,正在打点滴的村民汪家金告诉记者,他患了胆结石,6年前就已经做过手术,去年年底又开始复发,实在扛不住了,才到卫生院来检查。他说,光在卫生院吊水就已经花了一千多元,尽管到大医院要花更多的钱,但真要动手术还得去。

  在当地县人民医院内科病房里,60岁的农民俞怀玉也因为怕花钱,结果闹出大病来。俞怀玉告诉记者,2004年开始,他就开始不舒服,到村卫生所看过一次,简单地开了一点药。卫生所的医生也建议他做详细检查,但一听说检查费用要花好几百元,他还是没敢去大医院,就这样拖了一年多时间。“像我这样的直肠肿瘤,小卫生院根本治不了,只能在大医院!”一旁的汪家金的老伴说,15000多元的医疗费用,全部是找亲戚朋友借的。医生告诉她,如果2004年就做手术的话,可能要少花5000多元。

  乡镇卫生院举步维艰

  记者当日来到长江支流漳河附近的一所乡镇卫生院,这里十分冷清,三层楼的医院里只有一个产妇在住院。据悉,该卫生院原先是当地的一个乡镇卫生院,2004年区划调整后,成了另一个中心卫生院的分院。这个卫生院曾拥有近20名医护人员,现在只剩10人。

  该卫生院院长告诉记者,他1996年就到该卫生院工作了,这么多年来,除了盖了一个新的大楼以外,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变化。医院目前主要设备只有X光机、心电图仪器和一台综合手术床,B超机还是向别的单位借用的。所能进行的手术也仅限于阑尾切除等小手术,平均一个月的手术数量大约在5例左右。

  该院院长说,除了大病病人前往县级以上医院治疗外,轻微的病人大多分流到村卫生所。为了生存,也为了竞争,卫生院不得不打起“药”文章,在街道上开设了一个大药房,并开设了一个临时门诊,多渠道“创收”,这才勉强维持下来。记者当天上午在该卫生院采访时发现,整个上午门诊接待人数不超过6人。

  目前,我国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由“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县医院”三级网络构成,以便合理分流病人,新型合作医疗的政策也鼓励农民进入乡镇卫生院治疗。由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医疗卫生投入虽然有所加强,但依然不足,同时缺乏合格的卫生人才。作为新型合作医疗政策中医疗服务体系枢纽的乡镇卫生院硬件和软件的严重短缺,使得它处于大病看不了,小病看不着的尴尬境地。

  本报记者 安雨/摄影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