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舟三号飞船推迟发射说开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0日10:49 南方网 | |||||||||
2001年9月,已经在酒泉卫星发射场进入发射准备阶段的“神舟”三号飞船,突然出现了传输飞船关键指令的接插件有一个点不导通的问题。对此,部分专家认为,虽然只是一个点不导通,但飞船上的插头可能存在批次性问题,为保险起见,所有插头都应当更换。但也有的认为,接插件77个插头、1500个插针和插孔,只有一个点不通,并且这个点是冗余点,有备份,并不影响发射。如果现在更换插头,不但操作难度太大,而且有危险,容易产生其他问题,再说“神舟”三号上没有真人,只有一个实验用的“模拟人”,没必要“大动干戈”
当时,酒泉卫星发射场已经集聚了500多位从外地赶来参加试验的科学家和工作人员,重新更换插头至少需要3个月时间,飞船无法按计划发射,参试人员也将无功而返、全部撤回。一下子,解决问题要冒风险、落空计划,不解决问题倒也很可能“成功”的难题,摆在了中国航天工程决策者们面前。面对难题,决策者们经过深入分析论证后决定:进度服从质量,飞船上所有的插头全部更换,发射日期推迟,科学家和工作人员返回原单位待命。正是这个正确决策,不但保证了“神舟”三号飞船几个月后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而且保证了飞船在天地往返过程中所有数据的真实、确凿、可靠,为不久后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载人航天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世界航天史上,面对类似情况,有人曾做出不同的决策。1960年10月22日,前苏联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上,著名航天专家科罗廖夫在准备发射金星探测器时,因发现运载火箭出现故障而决定推迟发射。但亲临发射场观看的前苏联导弹部队司令涅杰林元帅极为不快地命令道:“今天无论如何要排除故障,保证明天按时发射!”但科罗廖夫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检查和排除故障,只得于10月23日上午再次发射,结果火箭爆炸,在现场的涅杰林元帅等百余名军人和科学家不幸罹难,酿成了世界航天史上人员伤亡最多的一次惨剧。 中国航天工程决策者和前苏联元帅之所以对相似问题做出了不同决策,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做决策时的根本出发点不一样。前者始终坚持一切以质量为核心,因此能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而后者,至少是急于显功的心理较重,考虑更多的是树形象、出成果,因此无法保持冷静头脑,不能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科学规律办事,发生悲剧也并非偶然。 可见,在我们的工作中,要对一件事做出正确决策,除了要对它充分了解、拥有较多的专业知识或实践经验外,更需要具备科学的工作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念。特别是在那些有利有弊,甚至左右两难的复杂情况下做决策,如果出发点不对头,决策就难免会出现偏差。古人讲得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对我们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做决策,颇有启迪。(解放军报网络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