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河北平乡酱菜使用工业原料远销北京天津等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0日12:15 中国质量万里行
河北平乡酱菜使用工业原料远销北京天津等地

执法人员正在查验酱菜包装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河北平乡酱菜使用工业原料远销北京天津等地

腌菜作坊的门半开半掩


  原盐当街叫卖

  在对这里几个村庄的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除了在场地大小、生产规模和有无外包装等这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区别外,而其生产工艺、卫生条件、以及在使用原配料等制作程序上都是千篇一律:就地而挖的大土坑,里面铺一块塑料薄膜;坑里用原盐腌制的酱菜,浸泡在到处散发着酸臭味道的污水里;上面是四壁敞开的简陋顶棚,任凭风吹雨打、猫窜狗跳而
毫无遮掩。这就是一家家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而远近闻名的“酱菜加工厂”。

  可想而知,在如此简陋低劣的环境中生产出的酱菜食品又如何能保证产品质量呢?明知是国家禁止使用的腌制原料,但在具体操作中工业盐还是被广泛用在涉及千家万户的酱菜食品中。那么这些原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里面也是腌菜的吗?”看见李卜村有家敞开的大门口挂着“此处售盐和卖化肥”的小黑板,记者便向正在那里摆弄三轮车的年轻人问道。“这里面是销售化肥和卖盐的,不腌菜!”年轻人抬头看了记者一眼,低头继续忙他的活儿。“你们这儿卖的是什么盐?咋卖呀?我能进去看看吗?”“你是哪儿的?来这个村联系什么业务啊?”那位年轻人刚想拒绝记者进去,这时,一个五十岁左右的“机关干部”模样人端着水杯从屋里走了出来。

  当得知记者是来谈酱菜业务而路过这里想看看盐的销售情况时,这位好客的“机关”人把记者领到了大院里面存放盐的地方。在一座废弃的仓库里,记者看到,角落处码放着一袋袋用编织袋包装的大粒盐,旁边是一袋袋的化肥。走到跟前仔细一看,只见包装袋上很明显地印着“河北原盐”四个大字。难道说,这就是国家明令禁止在食品加工行业使用的工业盐吗?“对!原盐就是工业盐,这不,南和县的钢锉制造厂还经常来我这里拉这种盐使用呢!我们这里的酱菜加工厂也都是用这种盐。”

  “要按规定说,原盐是不允许用来腌制酱菜的,应该使用精制的加碘盐,而且都还必须是小包装的。”那个人便随手从那堆化肥袋子的后面拉出一个仅有的少半袋“精制碘盐”,“你看这种盐跟那些原盐比白得多了,而且盐粒也比原盐小!”记者在那堆原盐包装袋上面看到,从袋子里面漏出来的盐粒比精制盐大多了,而且颜色偏黄。“国家不是有规定,不让食品行业使用原盐吗?你们这里怎么还都用它腌菜呢?”记者问。“平乡腌制酱菜在全国都有名气,而且用盐量也很大,所以,我们这一带用这种盐腌制酱菜是经过省、市有关部门特批的,除了我们平乡县能用这种盐,其他地方一概不允许使用!”这位对盐业并不陌生的“机关”人原来就在平乡县盐业公司上班。“正因为我是盐业公司的人,才能做盐的销售生意,这一行不是人人都能干的!”看来,这位师傅对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很满意。

  但是,记者怎么也想不到,既然是盐业公司的工作人员,而“严禁将原盐用于食品加工行业”乃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人人皆知的规定,怎么到了平乡就变成“特批特许”呢?难道真像那位盐业公司的人所说,如此做法是经过了省、市有关部门特别批准?

  为证实“于酱菜加工行业能否使用原盐”这一问题,记者以一个做酱菜加工生意人的身份咨询了邢台市盐政管理处,该处的一位李先生告诉记者,腌制酱菜允许用一种叫晒盐的食用盐,这种盐比原盐粒小,也是一种加碘盐。但是,绝对不允许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原盐,一经发现,盐政部门将严加查处。

  据记者了解,腌制一斤蔬菜就需要使用二两盐,由此不难看出,这里需用盐的总量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知情人曾就腌制酱菜使用原盐与精制碘盐的差价算过一笔经济账。在当地,买一袋标重为50公斤的原盐需要33元左右;而买一袋同样重量的精制碘盐则要用50多块钱,这其中一斤盐就相差一毛七分钱。按一个腌菜大坑5到10万斤的蔬菜用量计算,一坑菜就要用盐10000--20000斤,而这其中的差价就相隔1700到3400元。一家加工厂平均按8个腌菜坑算,这一年下来,每家就有13600到27200元的利润差别。也就是说,用原盐腌制酱菜比用精制碘盐一年就能多挣一万三到两万七千元,难怪这里的加工户都用原盐制作酱菜。

  重拳出击 源头治理

  记者在采访中还留意到,生产酱菜的这些所谓企业的生产场所都没有挂厂牌,然而在其批发出去的腌菜包装上却都写着:河北平乡某某酱菜厂。至于生产手续,知情人告诉记者,这里不少加工厂连卫生许可证都没有,工商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证更是无从说起。没有合法的手续和证件,只能偷偷摸摸地生产,这也印证了记者在采访中所见到的情况。

  随后记者赶往平乡县工商局了解当地酱菜企业的注册情况。但是那里的办公人员以具体负责人不在为由,并未向记者提供情况。记者又赶赴平乡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采访。局长王增社告诉记者,当地酱菜生产已经存在多年了,但是只有两家提出申请生产许可证,其他的都处于无证生产状态,属于节前严打的黑加工作坊。至于在生产中存在使用违禁工业原料的情况,在以前的执法工作中还没发现。

  王局长指出,记者购买的“海白菜”包装 上有多项标识都不符合食品标签要求。在配料一栏中,赫然发现写着“碘盐”的字样。王局长告诉记者,腌菜中使用碘盐一是成本高,二是容易导致菜在腌制过程中变质。而这家叫康佳的食品厂这种行为无疑是画蛇添足、掩耳盗铃。

  据了解,在腌菜行业中,使用最多的原料是盐,由于成本和工艺的原因,行业内主要使用晒盐。然而记者在采访中见到的粉盐(一种原盐),则是严禁使用的。

  王局长当即表示,立刻与县政府协调,组织执法行动,彻底打掉那些无证腌菜作坊和工厂,确保春节食品安全。

  2006年1月16日,平乡县政府专门召开会议就加强酱菜生产企业整治进行专题研究,组织有关职能部门成立了平乡县酱菜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开展酱菜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联合行动方案》,对整治活动的重点、具体分工及措施进行了明确规定。并自1月17日起在全县范围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酱菜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17日下午,记者对这次的联合执法检查情况进行了跟踪采访。

  按照事先规划的路线,执法人员首先来到位于平乡镇于柳庄村南的一家酱菜加工厂,门口没有任何标志,院内到处溢漫着一洼洼散发出酸臭味的污水,用来腌制酱菜的原菜随地堆放着,三五一伙的家庭妇女围坐在那里忙碌着,见到执法人员进厂检查也丝毫没有停下手中活计的样子。

  “你们老板在吗?看一下你们的工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执法人员在向这里的人讲明此次行动的意义后,要求查看这家酱菜加工厂的有关手续。然而得到的答复是:老板不在。

  随后,执法人员对这家加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从脏乱不堪的生产环境和即将加工的原材料随地丢弃的迹象来看,执法人员就已初步认定这家加工厂的的卫生状况远不及食品加工环境的相关要求。

  同时,执法人员在这家加工厂一间低矮简陋的“加工车间”内还发现大批已经包装好的各类酱菜,随手拿起一袋用塑料袋包装的酱菜,执法人员发现,在这个包装袋上印着的标识内容中,不但生产许可证号码和条型代码涉嫌私自伪造,而且包装上只有保质期并无生产日期。

  针对这家加工厂的违法行为,执法人员依法对其生产的产品异地封存,并对这家企业下达了停产整顿通知书。

  执法人员结束对这家加工厂的执法检查,再到该村的其他几家酱菜加工厂进行检查,发现每到一家企业都是大门紧闭,而从那一家家酱菜加工厂不时溢出的散发着酸臭味的腌菜污水迹象来看,又不像是早已停业的状况。更何况在记者前一天的暗访时,看到的这些加工厂都还在不停地忙碌着。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就是当地人对付检查惯用的招数。

  沿于柳庄西行,执法人员一行驱车来到麻头寨村。在该村西南角有几家规模比较大的酱菜加工厂,但这几家大门口也同样没有任何招牌,循污水闻酸臭却也不难识别一家家酱菜加工厂的所在地。

  执法人员对该村两家企业检查中发现,这两家加工厂的卫生条件根本未达到相关要求,包装标识只有保质期而没有生产日期,明显违反有关规定,但不知何故,这两家均有工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针对这种情况,执法人员当场对其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

  在此次联合执法检查活动中,记者看到,各部门充分发挥整治合力,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辖区内酱菜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小加工点进行了全面排查,重点检查生产企业加工环境是否达到卫生标准、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有无营业执照、有无卫生许可证、有无执行标准、食品标签是否规范、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产品是否存在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假冒包装标识等违法行为。

  据统计,此次整治活动,共抽调执法人员25人,出动车辆60 辆次,检查酱菜生产企业、摊点26家,对3家无证经营户下达了取缔通知书,对11家下达了责令整改书,查封存在包装标识不规范等问题产品290件,销毁劣质不合格产品1万公斤,停业整顿3家,吊销卫生许可证1家,罚款2万余元。治理整顿有效地打击了违法经营行为,取缔了无证生产加工作坊,督促有关企业完备生产设施,规范生产、合法经营,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合格要求,为广大群众创造安全卫生的食品消费环境。

  滥用工业原料害处多

  记者就平乡腌菜行业存在的问题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据她讲,工业用盐根本就不准许在腌菜中使用。她分析说,当地的腌菜工艺非常简单原始,在腌制过程中,蔬菜和工业盐混合后可能产生亚硝酸盐。尤其是在杂菌和霉菌作用下,蛋白质和亚硝酸盐进一步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产生具有极大致癌性的物质亚硝酸铵。

  至于记者在作坊中发现的“食品绿”,范教授说自己没听说过这样的产品,应该是一种染色剂之类的物质。她还告诉记者,大多数腌菜行业中都存在用绿色染剂情况。正规的企业一般使用叶绿素铜钠,而其他的则用的都是些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允许使用的工业染色剂。

  暗访中发现的胭脂红、香精,在腌菜时可以使用,但是在用量上是有限制的,而加工作坊在用量上往往没有严格控制。有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食品

安全事故中仅仅因食用腌菜而出现的食物中毒事件就有60余起。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