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37年:为战友守墓北大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0日14:49 新民晚报

  昨天,记者连线到了如今身在黑龙江逊克县的陈健本人,揭开这个守墓人的谜底。

  与金训华烈士生离死别

  听到久别的乡音,陈健显得有些激动。从1969年到逊克县迄今,一眨眼已经30多年了。即使事隔多年,但回忆起当年与金训华的生离死别的场面,一切都还历历在目。

  “1969年8月15日,金训华看到落入洪水中的国家财产——150根电线杆,带头跳入水中抢救,我也跟着跳了下去。下岸后,我们被卷到漩涡里,我本能地往上浮,将头露出水面,但漩涡一个接着一个。就在这时,民兵连长开着小船过来救我们,船开到金训华前面,他一个浪头被打了下去,我正好浮上水面,被救上了船,但金训华却被洪水卷走了。”这一切,陈健都还清楚地记得。

  说起当年的情景,陈健的语气有些沉重,“按照当时的情形,我们当中只能活一个,要不就是两个人一起死。如果当时上船的是他,那么长埋于这里的就是我。他是我的救命恩人。”陈健告诉记者,他和金训华两人的感情很好,当初两人一同坐火车来,还同住一个宿舍,平时一起下乡劳动。金训华对他的人生轨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金训华下葬的时候,他在心里默默地许下诺言,发誓要在黑龙江陪着他一辈子。

  家人十几年后才知真相

  陈健告诉记者,当年他下定决心后,就一个人在心里守着这个秘密,没有告诉任何人,哪怕是最亲近的妻子和远在上海的家人。1978年,知青大批返城后,陆陆续续地有上海知青离开陈健所在的县城。陈健的前妻曾不止一次地给他吹耳边风“你好回上海了。”但陈健用各种理由搪塞了过去。而远在上海的家人也捎来口信,要求儿子回家。陈健瞒着留在黑龙江的真实理由,找来借口称“在黑龙江住习惯了,回上海反而不习惯。”直到1983年,前妻与陈健离婚时,才通过其他方式知道了前夫留守的真正原因。而陈健在上海的家人更是在媒体曝光了陈健的事迹后才恍然大悟。

  陈健的大儿子已经31岁了,后来按照政策回沪,其间曾多次邀请老父回上海享清福,但陈健都谢绝了。经过一番沟通,陈健的大儿子也表示能够理解,并支持父亲的做法。

  记者问起陈健为何还要固守“老观念”,他的回答很坚决,“别的事都可以与时俱进,但我的想法不可能改变。”

  自费买来油漆粉刷墓穴

  陈健说,“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不想让好战友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异乡,我要陪着他。既然来的时候一起来,如今他死了,我就要为他守墓。”

  后来,陈健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在逊克县家喻户晓。不过,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纷纷议论。“当时,有人称我傻,骂我傻蛋,不回上海。甚至有的同事还当着我的面这么说,为了一个死人,人家都回家了,就你不回。

  当然,也有人夸我讲革命义气,为了战友,能够信守承诺。”陈健笑了笑说,我当时都不为所动,如果我听了别人话,那现在还能留下来吗?

  陈健肯定地说,“只要我还能走,我就一定要留在这里,陪着他。除非我走不动了。”

  逊克县的当地人都知道,烈士金训华的墓是最干净的,因为每年金训华的牺牲日、清明节等,陈健都无一例外地坚持前往祭扫。1995年,当地政府将金训华的墓穴迁到县烈士陵园后,每隔一年,陈健就会前往陵园,用自费买的油漆将墓粉刷一新。

  上了领奖台也心平气和

  这么多年,到底有几家媒体对他进行了采访,他已经记不清了,哪怕是上中央电视台领奖,他也是心平气和。当记者问其荣获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没有特别激动。他的回答居然是,“没啥感想,我还不是和正常人一样生活。我不想炒作,不想搞浮华的东西。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青年报(范彦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