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泥人董”到“葫芦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1日00:43 新文化报

  本报辽源讯(记者 赵春刚 蒋民) 董吉武家的书柜上,“福娃献福”、“寿海”、“十二生肖”等一幅幅作品活灵活现。退休后的董吉武用4年时间,潜心琢磨,在葫芦上作画,成为远近闻名的“葫芦王”。

  

  为儿孙送礼送出灵感

  

  董吉武今年68岁,是东丰县文化馆的退休干部,多年受文化熏陶,老人积攒下深厚的文化底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闲暇时,练书法、下棋是老人的兴趣所在。2001年退休后,老人开始潜心研究书画。

  一个偶然的机会,老人在电视上受辽宁省葫芦岛市一位民间艺人的启发,凭借自己的绘画功底,开始研究在葫芦上雕刻作画,并送给儿孙辈当做生日礼物,没想到这一打发时间的做法竟让他上了瘾。通过几年的辛苦创作,老人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葫芦王”。

  

  土刀土铲就是创作工具

  

  自从迷上葫芦雕刻后,老人便全身心投入其中,没有专门的工具,老人便潜心研究适合葫芦雕刻的东西。“所有的工具都是我自创的,什么圆珠笔、掏耳勺都成了我创作的工具,经过几年的钻研,我自创了30多种刀具用于葫芦雕刻。”老人还拿出500多元钱,在镶牙所买了一套钻牙的工具。还有那些土刀土铲,都成了最主要的创作工具。亲戚朋友知道他这个爱好后,都开始大量种植葫芦,为他攒了大量的创作材料。

  

  六道工序成就一个作品

  

  “即便这样,每年收获的能够用于创作的葫芦也是很少,去年几乎绝收!”在老人的书柜上,“守株待兔”、“百寿图”等一幅幅作品生动地展现在记者面前,提起这些作品,董吉武老先生说:“每个作品都得经过六道工序,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只有这样,这些作品才能经久不褪色。”葫芦长成后,首先需要去皮、然后晾干(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晾干后再掏空,经过除虫、雕刻、最后着色才能成为一个让人满意的作品。“用时最多的作品是‘

十二生肖’,用了大约3个多月,它是由7个葫芦套刻而成,每个葫芦刻有两个生肖,最外层的刻有十二生肖的来历。”

  时事成了老人创作的题材

  

  “其实葫芦雕刻最难的就是构图,由于葫芦本身大小和形状的差异性,每幅作品都需要长时间的构图,常常是在睡梦中来了灵感,穿着睡衣就起来绘画,锯接,粘贴,然后再进行雕刻。时事是我最主要的创作题材。建国50周年时,我创作了民族大团结;福娃公布后,我把精心收集的5个大小一样的葫芦创作成福娃。每次我都把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融入到创作当中。”

  

  业余爱好成了主攻方向

  

  “其实我爱好很广,绘画、书法、下棋我都喜欢,没想到最后让我付出最多精力的竟是葫芦雕刻。”董老说,“原来我喜欢泥塑,人家叫我‘泥人董’,现在经过这几年,人家又叫我‘葫芦王’,我现在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新年过后,如果有机会,我想把作品拿出去参展,让大家都来了解葫芦雕刻,同时能够和更多的葫芦雕刻的民间艺术家沟通,把这门民间艺术发扬光大,让它能够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新闻编辑:曲兆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