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透视民生视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1日02:12 哈尔滨日报

  “这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后发布的第一个《规划纲要》,是我国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后提出的第一个《规划纲要》,还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提出的第一个《规划纲要》。因应这些背景和变化,《规划纲要》注入了很多关注民生的内容,和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科学和技术也进入了发展纲要,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这是《规划纲要》的一大亮点。”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于安说。

  于安教授是《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工作专家组负责人。他介绍,在此之前,我国已经先后提出过7个类似的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此次发布的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提到的四个科技发展项目,包括环保科技发展规划、人口科技发展规划、健康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公共安全科技发展规划,是过去历次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没有涉及到的。提出这四个领域的科技发展规划,是让人眼前一亮的“进步”,因为这四个方面的科技进步都直接关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水平和质量。

  他举例说,公共安全科技中的煤矿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就涉及到矿工的生命安全,这个领域的科技进步一步就意味着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又多了一分保障。最近几年,我们在这方面付出的代价太沉重。而我们要建设小康社会,要科学发展,就一定要努力实现这些方面的科技进步,努力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于安教授说,我们之所以还要强调这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的第一个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因为进入到这个“俱乐部”后,我们面临着西方科技发展优势的强大压力,在保护知识产权和自由贸易的旗帜下,我们的国家和老百姓为了冲破技术壁垒,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即便如此,有时也不能获得这些方面的科技进步。他说,这些年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大都建立在引进和购买西方科技的基础上,比方说手机等通讯工具的科技引进,再比如电视技术的升级换代,以及汽车科技的引进等等。但是,我们国家和人民为此付出了很沉重的代价。我们曾经试图走以市场换技术的路子,追上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科技发展的步伐,事实证明,我们是一厢情愿,既没有换来技术,还给老百姓的生活增加了负担和支出。也就是说,我们最终发现,自由贸易不能解决强国问题,也不能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所以必须着眼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于安教授举例,就拿液晶技术来说,如果没有国外高昂的科技成本费用,目前国内的液晶产品几乎能砍去一半的价格,老百姓就有可能以更小的代价获得更好的享受和生活。再比如,我们现在的药品生产,绝大部分都是仿制,不仅面临着知识产权压力,而且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生命生活,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治疗艾滋病药物的仿制问题,由于西药成本高,我们很多患者买不起,只能放任病毒的侵蚀。因此,此次科技发展纲要才站在力争自主创新的高度,下决心在涉及国计民生的一些基础领域也要实现科技发展和进步,打破西方的技术壁垒。

  于安教授最后说,我们还要看到,这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后发布的第一个《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这就意味着,市场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是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什么东西都是国家定需求,科技创新就缺乏市场导向。但是在新的创新体制下,科技进步和发展的效率以及需求很大程度上需要消费者埋单,需要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这也就决定了新的科技发展规划的民生诉求和民本成本。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说,《规划纲要》将一些与民生关系密切的行业列为研究重点,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它是对政府“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规划纲要》确定研究重点的原则之一就是有利于解决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所以确定了食品安全、公共安全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综合治污、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出生缺陷防治、肿瘤等重大疾病防治、人体生殖功能衰退与病变机制等与老百姓的饮食、健康、长寿紧密相关的科学技术。

  其次,它是转变中国科研模式的需要。长期以来,由于科研体制、人才使用机制存在严重弊端,以及只管投入不问绩效的政绩观、不合理的科研考核指标的负作用,中国的科研存在着脱离经济建设、脱离人民生活实际的现象。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在15%以下,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0%。而且,假学术、重复研究十分严重。而《规划纲要》中的课题许多都是直接来源于民生实际,如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突发公共事件处理、生物安全保障、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等。

  最后,通过发展民生科技,可以改善弱势产业的状况,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譬如,《规划纲要》强调的优先发展的农业项目都是与人们的吃喝有关的产业,如现代奶业、畜禽水产的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与储运等等,它们可以带动较为落后的农林牧渔业的整体升级换代。(据《中国青年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