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因素对国际油价上涨影响有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1日08:01 潇湘晨报

  2005年,国际油价在上年高位运行基础上进一步走高。与此同时,中国当年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都出现负增长态势。随着相关数据于近期相继披露,分析显示,中国因素对国际油价上涨影响非常有限。

  2005年,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油价格在2004年基础上上涨36.8%,达到平均每桶56.7美元的历史高位。与此同时,从2004年以来出现的中国因素导致国际油价走高的论调继
续成为西方某些势力打压中国的借口。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牛犁指出,2005年国际原油市场数据充分否认了中国因素拉动国际油价的论调。

  据统计,2005年,中国原油和成品油的消费量呈负增长态势,与上年同比下降0.5%。同时,中国石油净进口13617万吨,比上年减少756万吨,下降5.3%。其中原油净进口11875万吨,比上年增加143万吨,增长1.2%;成品油净进口1742万吨,比上年减少899万吨,下降34%。

  由此,2005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达到42.9%。

  牛犁说,如果近两年的国际油价主要因中国增量推高,那么2005年中国石油消费以及进口增量大幅回落,国际油价应大幅下挫。但油价在连续两年大涨的基础上继续狂飙,涨幅甚至超过前两年。显然,中国增量并非刺激国际油价飞涨的主要因素。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5》,即便是在中国石油消费量大增的2004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为3.1亿吨,占世界消费总量8%左右,而美国石油消费量为9.38亿吨,占世界消费总量25%,是中国的三倍。

  同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不到1.49亿吨,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6%左右,而美国石油净进口量为5.9亿吨,是中国的四倍。

  另一方面,从人均能源消费量看,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远低于美日等国的水平。目前,美国人均石油消费量是中国的14倍,日本是中国的3.8倍。

  牛犁指出,无论从绝对量、人均量,还是比重关系来看,中国对国际油价的影响都非常有限。

  尽管如此,不断增长的能源特别是石油需求已引起中国政府的充分重视。在去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2010年实现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被列为与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并重的量化指标。并进一步确立了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政策。据新华社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