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文明生态村创建描绘燕赵新农村蓝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1日10:41 河北日报

  ■经过连续三年的创建,到2005年底,全省已有7374个村基本上建成了人居环境良好、体现协调发展的文明生态村

  ■截至目前,全省第一批创建村已投入资金30多亿元,新建村内道路3.3万公里、综合文化室744个、卫生室7255个,室外体育健身场地6672个,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公益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的发展

  本报讯(记者翟楠楠)今年春节前,兴隆县王平石村村民耿德旺觉得特别温馨———这个三十出头、老实厚道的大龄农村青年终于娶上了媳妇。“俺这媳妇是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给‘送’来的。”耿德旺喜滋滋地告诉记者。王平石村地处通往六里坪、奇石谷自然风景区的必经之路,本来是个不错的地方,可过去村里脏、乱、差,人家给他介绍了十来个对象都没成,因为女方看了都说这村带“穷相儿”。自从创建文明生态村以来,两三年间,王平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路通了,路灯亮了,建起了群众文化广场,很多农家还办起了家庭旅馆。这下子,村里的小伙子可成了“香饽饽”,先后有11名大龄青年娶到了媳妇。

  今天的燕赵乡村,类似王平石村的故事每天都在不同的村庄,演绎着不同的“版本”。

  2003年,省委顺应广大农民改变落后生活环境的迫切愿望和要求,提出创建文明生态村,并在唐山开展试点工作;2004年4月,省委、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农村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意见》出台,提出“分三步走”,到2020年全省农村基本建成文明生态村的目标;2005年10月,省委六届八次全会强调,要把创建文明生态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如今,投资30多亿元,惠及千百万燕赵农民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已成燎原之势,被广大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为“民盼工程”。

  以“改变落后生活环境”这一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突破口”,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开展三年来,我省农村的人居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全省农村新建村内水泥、柏油、石渣及砖石路3.3万多公里,7000多个村的主要街道和入户小街小巷基本实现了硬化。植树6245万多株,建沼气池41万多个,卫生厕所43万多个,7200多个村建立了垃圾池(点),5800多个村已不同程度地解决了洗澡难……长期困扰农村的"五乱"现象得到有效治理。

  与此同时,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文明向上的乡风逐步形成。在全省第一批创建村中,有7144个村建起了综合文化室,7255个村建起了卫生室,6672个村建起了室外体育健身场地,6861个村安装了路灯……公共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另外,7359个村建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十星级文明农户活动进一步普及深化,有效改善了村风民风,推动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在文明生态村创建中,各地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着眼点,将创建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全省第一批创建村中,3014个村引进各种富农项目共计4595个,3400多个村搞起畜沼菜一体化的循环经济。一大批农村文化设施的建成使用提高了农民素质、增强了致富能力。2005年全省共培训农民547万人,进一步激活了农村生产力中这个最活跃的要素。

  创建的过程也是一个民主的过程,以锻炼基层干部管理、服务能力和农民群众自治能力为重要着力点,促进了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第一批创建村中,7358个村民主制定了村规民约,7356个村健全了村民议事制度,7358个村建立了村务公开制度,建成"五好"支部的村达6076个。创建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增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有效促进了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

  目前,全省已有7374个行政村基本完成创建任务,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15%;4920个行政村列入2006年创建规划,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10%。为保证创建活动的质量和实效,各地坚持在每年创建的数量上"宁可少些,也要实些","宁可慢些,也要好些",有效地杜绝了形式主义;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创建原则下,广大群众充分发挥创造力和积极性,"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通过"城市反哺农村",以城带乡、全力帮扶创建,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创建以来,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帮建单位累计投入10亿元……

  创建文明生态村,是我省在推进农村小康建设中探索的一条成功之路,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一致的,是完全符合中央精神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农村蓝图的引领下,如今,燕赵大地正将创建文明生态村向广度、深度稳步推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