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30年 他想干好三件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2日05:46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记简阳市武庙乡、丹景乡党委书记潘水平

  编者按

  潘水平是平凡的。他用30年时间,做了三件说起来没啥不平常的事:治水、修路、种果树。潘水平又是不平凡的。不平凡就在于他30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做好的这三件事,一点
点、一步步,改变了他所在乡镇广大群众的生活乃至命运。

  潘水平是蜀乡大地成长起来的又一个先进典型。他心系群众,扎根乡村,一心一意办实事、办成事,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基层干部的崇高境界和动人风采。

  “永葆先进性、建设新农村”。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蓬勃开展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潘水平,学习潘水平。

  ■周萍他摸索治水之道,让昔日的旱山村如今沟渠纵横,2200口蓄水池犹如珍珠“嵌”遍山乡。

  他带领群众新修26公里水泥路、202公里泥结碎石路,打开山区农民走向外界的大门。

  他引导村民把“致富树”栽满断粮缺炊的穷乡,让海拔800米的山区变成“花果山”。

  三次放弃提拔、调任到条件好的地方任职的机会,53岁时还兼任另一个乡的党委书记。他就是简阳市武庙乡、丹景乡党委书记潘水平。

  治水,修路,种果树

  去年11月,潘水平出任丹景乡党委书记。首次召开乡村干部和党员大会,他抛出施政纲领:家家户户打水池,栽果树,争取三年把水泥路修到每一个村……

  此前在武庙乡30多年,他也就做了三件事:治水、修路、种果树。这三件事,让武庙13000多农民把贫穷抛在身后。

  武庙乡十年九旱,且缺塘少堰,存不住雨水。村民用水常常先洗脸,再洗脚,最后喂牲畜。潘水平暗暗发誓:“不解决武庙的缺水问题,死不瞑目!”

  1981年12月,武庙乡石洞沟水库建设进入攻坚阶段。担任工程技术组长、在工地上已连续奋战4个多月的潘水平由于过度疲劳,摔倒在山沟。当他被抬到乡卫生院时,已休克。现在,他嘴角上还留有“亡命治水”的深痕。

  6年时间,武庙乡新建蓄水池2200口,新修水渠150公里。此后,“集雨节灌工程”、“人畜饮水工程”、“旱山村集雨节灌工程”等项目相继完工。从此,武庙乡三个海拔最高的旱山村人畜饮水不再依靠救济。

  水之外的另一个难题是路。武庙,时逢雨季,不仅车动不了,人都寸步难行。

  要致富,先修路。但要对全乡当时已有的26公里乡级泥结石路、57公里村级土路进行全面改造,对一个只有13000多人的小乡来说无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钱从哪里来?潘水平那段时间老是睡不着觉。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山区乡,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通水泥路:6年时间投入638万元,完成公路总里程182公里的工程,84个组全部通公路,300余户实现户通公路。

  638万元的投资,国家补助只有70万,其余的都是村民自愿筹资或投劳。

  群众愿意吗?村民说,潘水平的水平在于:逐年建设、逐年筹资,让群众自己推选代表收钱、管钱,群众代表集体决策用钱。每一笔钱都使用得正正当当、花得明明白白、公布得清清楚楚,群众心里明白,积极性也就有了。

  路辟开了农产品外销的通道。

  1999年4月,乡党委制定大规模发展枇杷、桃子等水果的方案,潘水平三天两头在简阳和武庙之间跑,终于在7月份争取到4000亩退耕还林任务。

  随即,潘水平作出一个决定:全乡户均一人,到成都龙泉驿区、双流县考察水果种植,接受“洗脑”。考察归来,村民刘登厚感慨:人家种水果,竟然可以富得冒油。

  今天,武庙乡已发展优质水果2.2万多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8年的1100元增长到了目前的3180元,全乡3760户已有2100多户建起了小洋楼和砖瓦房。

  看着水果市场行情变化大,潘水平现在又有了新想法:推行水果标准化生产,打造武庙自己的水果品牌。

  五顾茅屋

  武庙的巨大变迁中,是什么力量起了主导作用?潘水平说,民心重如山,顺着民心,再难的事情也干得成。

  1999年1月11日,因原乡计生办主任向某乱执法、乱罚款、乱开支,乡党委果断决定对其工作进行调整。在找向某谈话时,他大发雷霆,抓起桌上的茶杯朝潘水平头上砸去,造成颅骨线型骨折。

  出院那天,数百村民在乡政府门口放起了鞭炮,并在乡政府大门上贴一副“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潘乡长受害康复归来,拥护拥护坚决拥护潘乡长继续执掌乡政,横批‘人民好官’”的对联。

  村民黄家富是欢迎者之一。他给记者讲了潘水平“五顾茅屋”的故事。

  黄家富十年上访,田地荒芜了,茅草房被人烧了,还欠上一屁股债。心灰意冷的黄家富夫妇甚至立下“子子孙孙都要与政府作对”的誓言。

  潘水平找黄家富四次,黄不是骂就是撵。当潘水平纠正过去乡计生干部违规执法打伤黄家富妻子的事件,提出给予合理赔偿,并再次到黄家富家表示道歉时,黄家富终于被感动了。

  接下来,潘水平又帮助黄家富协调贷款打水池、栽果树,恢复生产。现在,黄家富建起了7口标准化山腰蓄水池,发展水果27亩,去年还花6万多元盖起了漂亮的小洋楼,成了远近闻名的能干人。

  黄家富只是个缩影。武庙乡曾是有名的“上访乡”,长期上访者一度多达200人,其中有59人更是专事上访。

  1998年底,潘水平担任武庙乡党委书记,索性把办公室搬到了乡政府门口,每天直接面对上访群众,听他们的意见,为他们解决困难。“在乡政府门口连续守了三天,听了数百群众的意见,当场解决了59个问题”,潘水平说,“就是那三天,让我认识到要让群众听党委政府的,必须首先让群众相信干部。”

  今天,武庙是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过去全市闻名的“上访乡”变成了“和谐乡”。

  “要干事靠我一个人肯定不行,靠我们班子几个人也不行,还是要靠全乡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才行。”潘水平说,武庙乡的百姓人心稳定了,才谈得上带领他们治水、修路以及发展生产。

  能人治村

  因表现突出,潘水平先后有三次提拔、调任到条件好的地方任职的机会。然而,潘水平没为之所动。他说,他离不开武庙乡那样的乡村。

  去年11月21日,潘水平兼任丹景乡的党委书记。这样的安排,在资阳市尚属首例。组织部门的同志解释,是潘水平“能人治村”的做法启发了他们。武庙乡的老百姓很理解,“潘书记把我们搞富裕了,上级也想让他把丹景也搞起来噻。”

  丹景乡和武庙乡同处龙泉山脉中段,条件很相似,两者仅一道山梁相隔。丹景乡的经济发展曾走在武庙乡前面,如今,武庙乡“破茧成蝶”跑到了前面。

  “争取让丹景乡赶上武庙乡。”12月10日,潘水平到丹景上任的第21天,连接丹景到武庙的2.5公里水泥路改造正式动工。

  他心里还有一本账:一年调结构,让丹景乡栽满果树,三年后,丹景乡的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可见成效;四年内,按照丹景的实际用水需要,增建2000口塘堰,完成19公里的水泥路建设。

  潘水平说,“干上两三年,两个乡的干部能接上手了,我就安安心心地退下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