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不叫就到”的乡村医生——上海松江洞泾“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试点小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2日08:43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施嘉奇

  王许方的家乡——松江区洞泾镇砖桥村发生了巨变:村里楼房林立,农民脱下“农装”穿上西装,外来农民工数量3倍于本地农民数。他自己则是一位“不叫就到”的乡村医生。

  “工作比以前复杂了许多,乡村医生不好当呀!”56岁的王许方治病的任务迅速减少,50%的工作时间在做健康宣教和疾病预防。春节临近,王许方新增了一项工作:统计农村自办酒席数量,宣传卫生知识,预防集体性食物中毒。

  作为上海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的试点,松江区洞泾镇农村医疗的格局在新世纪里整个变化了。建健康档案,跟踪慢性病、老年病,统一药品管理,签订家庭保健合同……医疗重点从治疗提前到预防,医疗服务对象从本地人扩展到外来农民工。

  医护人员“下放”到村里

  为了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洞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解银生决定将镇一级的医护人员“下放”村里,与乡村医生共甘苦,传承他们的精髓。医护人员被编组,以长期和临时两种形式“下放”至村里。

  护士刘红就是第一批“下放”至砖桥村的成员。尽管一开始她并不十分情愿,是鼓着腮帮子走进农村的,“但我相信,院领导谈的这个思路是有道理的。”

  2006年,砖桥村有了3名护士,她们和2名乡村医生,分包12个大队,覆盖了当地2700多名村民、1.5万外来人口的最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

  没病,也要听医生宣讲

  刘红分包四队和八队,156户。每个月,她都要带着听诊器和血压计巡访1遍,宣传一些慢性病、计划生育、免疫等方面的知识。最初,村民们笑着拒绝巡访:“为什么没病,医生还要来?”刘红等人持之以恒,一次次上门、一遍遍宣传,让村民渐渐接受了以预防为主的健康观。

  现在,村民们习惯了巡访。刘红一到村里,农民们都会聚拢过来,连外来访客都会伸出胳膊量血压。60岁糖尿病患者焦品娟的爱人,还会骑着自行车前来催促。

  刘红越干越起劲,前些天听说院长想调她回镇里,她又鼓起了腮帮子。“我不想走,想留在村里,和村民们在一起很开心。”刘红觉得,行医不该只和冰冷的仪器打交道,更要和村民融为一体。

  健康档案覆盖全体农民

  今天,洞泾镇的乡村医护人员用新的健康理念和医疗方式,编织起农村医疗保健的全新网络。

  1999年至今,全镇15923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档案的危险因素,制定了早期肝癌监控、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干预项目。2003年启动的肝癌高危人群监测项目,已筛选出60多名高危人群,每半年进行一次肝功能监控。2004年起,洞泾镇开始为居住时间6个月以上的外来务工者开展免费体检,包括肝功能、血糖、血压、拍X光胸片等常规项目。砖桥村至今已有32%的农民工完成了体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