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祥云:“金种子”开花结果 农业产业化富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2日11:57 云网

  

祥云:“金种子”开花结果农业产业化富民

  沙龙镇花园村的条条村道都铺成了水泥路,民居墙壁粉刷一新。记者 刘建华 摄

  初春时节,踏上祥云县农村的土地,以“六村”创建活动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犹如春风扑面而来。

  何谓“六村”?县委领导有一个简要概括:“支部领村、素质强村、能人带村、产业富村、民主治村、文明兴村。”他们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真抓实干,要让一切有利于富民强县的新鲜思想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社会成员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有利于加快发展的生产要素充分活跃起来。

  农民尝到了“农业产业化富民”的甜头

  在云南驿镇棕棚村村口一个日用品小卖部里,店主朱德敏正忙碌地招呼着进进出出的客人。说起小店的生意,她快言快语:“过去,村民都觉得麦片等保健品太贵了,灭害灵、洗洁精也很舍不得用,现在买这些东西的人越来越多了,我这个小店的营业额也翻了一番。”

  我们走进村民彭秀美家的小院,主人恰好请来木匠做蚕房。“我家今年多加盖一间蚕房后,就能再多养上4张蚕了。”彭秀美家有5口人,7亩地种桑树,去年收入2万多元,今年要扩大再生产。

  “全村有786家农户3277人,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1836元,比上年增长201元。”棕棚村党支部书记李晓冬介绍说:“开始发动群众种桑养蚕时,群众都不愿意,只有干部带头做示范。现在,一亩地蚕桑的效益是种包谷的3倍至4倍,养蚕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农民尝到‘产业化农业’甜头,日子比过去好了,脸上的笑容多了,干部的威信也增强了。”

  祥云县有悠久的栽桑养蚕传统,然而近半个世纪曾经“四栽三挖”。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在调整产业结构中把蚕桑作为一大产业来扶持,3年来,仅资金投入就达3000多万元。

  县委、县政府坚持“龙头企业+农户”发展之路,不断探索和完善“龙头企业+协会+农户”新机制。目前,全县正在努力创建云南省优质烟叶生产、优质蚕桑产业、优质亚麻产业“三大基地”,培植烤烟、蚕桑、亚麻、马铃薯、竹子“五大产业”。 “润凯”、“银龙”、“融兴”等一批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2000元。

  好带头人是富民强村的保证

  祥云县下庄镇下庄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我们走进村委会办公大楼,看到办公室里窗明几净,今年已经70岁的村党支部书记普发兴正在同村干部讨论《下庄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规划》。

  “我们村能致富,全靠党支部。”村民陈大林说起下庄村近10多年来由一个“空壳村”发展到集体固定资产520多万元、集体经济每年收入40多万元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多倍的变化,对普发兴的尊重溢于言表:“老普人老心不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需要像他一样的带头人。” “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发挥得好,富民强村才有保证。”这是普发兴常说的一句话。老普以身作则,在重大的村务决策前,党支部和村委会坚持“三先”:先吃透上情和下情,先深入一线做好调查研究,先听听党员、村组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再经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一起讨论,最后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或以投票方式表决。

  近几年来,村“两委”一道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多方集资130多万元,建盖了可容纳18个班级的教学楼,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村里还投资25万多元,先后建了一个大戏台、3块宣传栏、4块篮球场和门球场,修建了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他们投资70多万元,将长4700米、宽4米的村间主要巷道铺成水泥路面,有6个村民小组安装了路灯,修建、改造饮用水卫生井,发动、倡导群众大搞庭院绿化,美化环境。

  “农民要致富,关键有个好支部。我们要以党建工作的新成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委组织部部长尹正权说,祥云县近两年来非常注重配齐配强党支部书记,全县通过选举产生“两委”班子成员1318人,真正把本质好、想干事、能干事的人选进基层领导班子。当前,全县正在开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党员共学、支部共建、城乡共促”活动,强化党员“四种意识”:尊重民权、顺应民意、维护民利、赢得民心。

  脏乱差不是农村形象的“代名词”

  “刮目相看花园村!”这是我们再访沙龙镇花园村的第一印象。一年前在村中看到的尘土飞扬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路边堆积的肥料变成了常绿柏杨、叶子花,农户原来黄土裸露的外墙穿上了粉白的“新装”。

  花园村有青山,也有湖泊,生态环境好。然而,全村4263人只有2027亩耕地,农民如何增加收入?如何改善人居环境?

  “新农村建设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最佳切入点,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生态新花园,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年轻的党支部书记张绍辉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有相同的认识。一年来,花园村统一行动,突出三个重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同时实施“四改”:改灶、改厕、改厩、改房;推进“五化”:房间清洁化、院子整洁化、村道硬化、环境美化、村庄绿化。每家农户的发展生产目标是实现“七个一”:一个沼气池、一个节能灶、一个青贮饲料池、一头荣昌母猪、一亩高产稳产农田、一个卫生厩、一个蓄水池。

  “虽然目前花园村还是一个贫困村,但是我们有信心,在3年内让农民人均纯收入有大幅度增长。”张绍辉一边介绍情况,一边带我们参观村容村貌。他说:“脏乱差不是农村形象的代名词,我们的‘村容整洁化’先从经济收入最低的一个自然村开始,别的自然村就没有理由做不到了。”

  走进村民陈金梅家里,主人正在厨房里做饭。她高兴地说:“我家使用沼气一年了,太方便了!”她家养了两头荣昌母猪,粪便用来产沼气,渣子用来种菜,在自家的小院里搞起了“循环经济”。养鸡专业户张仲民家里又是一番景象:四合院内楼上楼下全是一排又一排的鸡舍,俨然一个养殖场,这户人家一年收入约七八万元。

  花园村是全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缩影,一大批新农村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就像一粒粒“金种子”正在祥云县农村广袤的田野破土而出,开花结果。

  记者庄俊华 刘流段培灿(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