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曼妙艺术几成工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07:14 大众网-生活日报

  报名人数的连年攀高,让艺考日益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理性地认识艺考,似乎是为艺考热降温的必要选择。那么,作为旁观者或是参与者,市民都有什么看法呢?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1.艺考场面堪比足球赛,考生就像是参与“赌球”的人——焦急而万般期待

  人物:王成平报名现场值勤保安

  (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被临时抽调到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艺考报名现场值勤,让王成平见识了艺考的火爆场面。1/3的学生有家长陪同,则让他深深体会了什么叫做“可怜天下父母心”。)

  记者:连续两年在报名现场值勤,激烈、拥挤的场面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王成平:人太多了。今年还好,组织方考虑的更周全了。去年人特多,上万人挤破大门的那一天,我们的同事后来一直在谈论。当时我是在校内值勤,没有亲眼目睹,也从他们的口中听说了,考生真的很受罪。

  (2005年2月16日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门口:11点52分,一男考生趁保安人员不注意爬上了铁门,然后跃入校内。这名男生的举动立即在其他考生中引起了共鸣,早已等待得不耐烦的考生们开始陆续爬门而入,连女生也顾不上一贯的淑女形象,在同学的帮助下,爬上了大门。一名女生正准备爬门,却被拥挤的人群架到半空中,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急得大哭起来,直喊“我不考了!”最后被一名公安人员从门上救了下来。

  不爬门也能被挤得哭鼻子,一个身穿黄色羽绒服的小姑娘被挤得进退两难,只有站在人群中抹眼泪。有的考生则被挤掉了鞋子,只好光着脚丫在雪地里到处寻找。)

  这种“万余考生挤破门”的场面以前只有在体育中心足球赛现场见过。球迷是疯狂,而考生纯粹是心急。像我们早晨5:00上岗,但那时已经有大批学生来了,虽然报名8:00才开始。

  很多学生晚上根本睡不着,半夜里就往这里跑,生怕起晚了耽搁报名,其实没必要。但我们说了也没用,考生谁会相信这个?他们只相信早点报上名,心里才踏实。

  记者:家长紧身不离的陪同,考生东奔西突……报名现场的什么情形最让你感动?

  王成平:家长们很辛苦。孩子走一步跟一步,很多都是从外地来的,很不容易。其实考生基本都是成年了,但高考是大事,家长总是不放心,觉得自己想得更周全,而赶来陪考。像交费之后打印准考证,按规定只能由考生持报名证明一人入场,但很多家长立刻就急了:“我陪孩子来考试,为什么不能进去?”我们理解这种情况,都让他们进去。

  记者:你观察发现,大约多少考生有家长陪同?

  王成平:大约1/3多吧!

  2.这是一份“砸钱”的买卖,或赔或赚是后话,总之人们都知道“没有投入就没有未来”

  人物:任亮美术用品专卖店业主

  (艺考时节,堪称美术用品店赚钱的黄金季节。

  文化东路山东艺术学院附近的几家美术用品专卖店里,近些天来几乎每天都顾客盈门。看着如流水般到来的艺考生,从安徽来济从事美术用品生意的任亮总是不明白:山东怎么会有这么多学美术的?这是一种风气吗?

  从业五六年了,忙于生计的任亮始终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他却知道:学美术是一项“高耗材”的选择。

  高耗材就意味着高投入。说白了,就是砸钱。)

  记者:艺考开始,恭喜你发财了!

  任亮:还好。2月1日到7日,店内来人不断,每天营业额都在万元以上吧。小店,一年就数这一季最旺。在这里干了五六年,年年这样。去年生意更好。

  记者:可能是因为今年潍坊设了个大考点,分流了一些考生。

  任亮:山东的艺考生,尤其是美术生好像特别多。我们老家安徽那边,没这么多。山东的这一股风像是被带起来了,看样子一时半会儿还改变不了。

  (2002年3.2万、2003年5.6万余、2004年9.3万、2005年达到14.6万。2006年达到创纪录的16万……这是近几年来我省艺考生人数的递增情况。

  正是由于这一情形,使得有媒体称:作为全国最大的艺考生源地,山东艺考已呈现出“超常过热”的态势。)

  记者:考生越多你赚的越多,对你而言是好事。

  任亮:看起来是这样,考生花一块,我的营业额可能就能分一点。反过来,我的营业额每进一分,考生则是实实在在地花了一分。

  学艺术,就像这学美术是一个“高耗材”的科目:染料、画笔、纸张……这些大头都是一次性的,用完了用坏了都必须买新的。像染料,共有31色,常用的24色,学生过段时间就得新买一批。反正是只要画画,就要花钱。

  学艺术就好比是一桩“砸钱”的买卖:大家都在说艺考比普通高考简单,大家觉得这里面有“便宜”可赚,于是纷纷投入。虽然不能保证结果,但总归是有了投入才可能有结果。

  3.“本身没那爱好和天赋,是在逼猫吃葱,事倍功半。”

  人物:宗先生陪考家长

  (宗先生和儿子宗涛2月4日来济,目前一直住在国防宾馆。为省钱,原本的单间摆满了床,五六个人挤在十几平方米的空间。)

  记者:你打算陪孩子一直在济南考下去吗?你的工作怎么办?

  宗先生:看看吧,只要在这里能帮上忙,就陪着他考完这一个月吧。我在地方畜牧部门工作,请假了。

  孩子头一回出来,不放心。帮他参谋参谋报名,照顾照顾考试,心里能踏实一些。小孩成绩不是很好,学美术总归高考时文化课成绩要低一些。他从高二开始学,在培训班里学了半年多,专业成绩还可以吧。

  记者:你们这就像“进京赶考”似的,很辛苦啊。

  宗先生:已经迈出了这一步,学艺术和学文化课完全一样,都是为考学。辛苦倒没事,孩子参加高考毕竟是大事。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大转折,只要能考上大学,再苦再累都不算什么。

  (目前,宗涛已经顺利考完了两所高校的专业测试。宗先生一直陪同着,“可能还要考八到十场吧。为提高成功率,“广撒网”是他们普遍的选择,这也直接提高了考试的花费。以每个学校的报名费为120元计,仅报名费一项,每个考生的花费便超过千元。)

  记者:如果重新选择的话,你还会让孩子学美术吗?

  宗先生:上当!

  记者:此言怎讲?

  宗先生:将艺术当作考学的工具,而本身没那爱好和天赋,是逼猫吃葱,事倍功半;竞争激烈而就业前途渺茫;费用高昂。这三条足够了!

  当初一是过于相信老师指导,只见升学率而不看就业和花费,二是过于尊重了孩子的意见,第三就纯属当时认识不足,才上当让孩子学了美术。现在想来悔不当初,但选择了就尽力吧。

  4.“学生考前几个月才开始学,强化培训其实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会画画的机器。”

  人物:杨先生美术培训班经营者

  记者:长期从事美术培训班,看着现在的学生,想想十多年前你参加艺考时的情形,你都有些什么样的感触?

  杨先生:考生队伍越来越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悬殊越来越大。像我的班里,去年夏天的时候有100多个学生,相当一部分都是到了高三才转入学美术的。很多学生到了这里之后连基本的美术常识都不懂,但他们的目标仍然很坚定:参加艺考。怎么办?只好强化培训:苹果怎么画、橘子怎么画……对于这些水粉考试中可能出现的静物,统统都背过。然后,学生开始不断地重复临摹、默写……说得不好听一些,我们私下里都说强化培训就是把学生培训成画画的机器,根本谈不上什么艺术的灵感与创新。

  记者:你们是不是也猜题、押题?

  杨先生:我们是分析美术院校的历年考题等信息。这可以说是对学生考试最有用的信息。因为一些院校的考题本身就相对固定:素描基本上就是考石膏人像,水粉基本上就是考静物临摹或默写,学生可能只要会画几样东西就能参加考试,拿到专业过关证也很正常。

  一些高校的专业老师跟我们聊天时也说,学生上了大学之后,不会画画的大有人在。当然,好学生也有,毕竟报名人数多。但考生整体水平的确是下来了,很多学生一心考学,至于艺术究竟是什么、该怎样,根本就不在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