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陈冶仙的“艺术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07:3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院子的主人只读过高小,却打造出全省唯一的“全国先进文化大院(文化户)”———

  ■黄庭寿本报记者徐凯春节前夕,记者走进苍溪县元坝镇将军村陈冶仙的家,只见一张宽大的书桌放在堂屋中央,墙上挂满书画作品,冬日的阳光洒在庭前十多件根雕作品上……“这就是我的家!”年过半百的陈冶仙自豪地对记者说。

  陈冶仙有理由自豪———去年12月25日,他荣获“全国先进文化大院(文化户)”称号,是我省的唯一。

  虽只读过高小,但父亲曾教陈冶仙读史写字。10多岁时,他的字就贴满家乡的门框柱廊,深受乡邻们喜爱。

  1980年,陈冶仙进了镇办企业元坝丝厂工作。忙于生计的他常常有“世代相传的笔墨不能断送在我这一代人手中”的惶恐。

  1985年,厂里组织的一次旅游改变了他的命运。“几颗鹅卵石也能卖高价钱?”在丰都,他无意中看到一个鹅卵石拼盘可以

  卖几十甚至上百元。“树根破布也能做成精美的艺术品?”在都江堰,他心潮澎湃。家乡遍地是树根和石头,我为什么不能试试?陈冶仙一路走一路想。一起旅游的人回家了,他却追随一个雕塑组爬上峨眉山,打了一年工。

  “年近四十新开始,四十年过从头越。”为了做好老师画的一个图样,他反复琢磨,常常把作品摔坏重做,直到满意为止。一年后,他背着厚厚的5大本笔记,踏上返乡之路。

  几年时间里,元坝丝厂成为省内外有名的园林式厂区,他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园艺家。

  1993年,为了照顾病危的父亲,他回到魂牵梦萦的土地。白天,他四处寻找树根;晚上,他拿起凿子,精雕细琢。自留地不种蔬菜不种粮食,他大规模的种花卉、树苗,培植动物等造型,修建水上园林式鱼塘。屋檐下种的两窝药葫芦结了118个,他做成工艺品,小葫芦上“春满梨乡”、“百里乡雪海”的墨迹未干就被买走。随着贵州、浙江、成都、重庆等地客商的到来,一件件根雕、书画、火烙画等作品被销往全国各地。

  陈冶仙知道,要想成为真正的农民艺术家,必须立足本土,扎根农村,充实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于是,陈冶仙免费在大家的墙头绘画,檐下挂匾联,房前屋后搞绿化……

  “水抱山环,新屋绕园林野趣;春华秋实,生活胜城市风光。”2005年,生态小康新村建设的热潮在苍溪县掀起,陈冶仙更加忙碌了,岐坪村、盐井村、东青镇东高村……处处可见他孜孜不倦撒播文化种子的身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