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怎样的德育更动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09:11 解放日报

  一位 20多岁的高校学生辅导员,肩负思想政治教育重任,坚持 4年为学生写周记,“烹饪”了 12万余字的“心灵鸡汤”。本报 2月 10日刊登《一位学生辅导员的 4年周记》长篇通讯和周记摘发后,复旦大学包涵老师的事迹激起涟漪,引发社会热议,一些问题和思考由此延伸和深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
人问题,如何看待这份历史责任和使命?

  怎样让更多教师,以爱心、责任和智慧,将这份事业与实现自身价值结合起来?

  育人方式与时俱进、千姿百态,哪些更能打动学生,滋养他们心灵?……

  今天,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站位

  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中国的未来影响巨大。以树魂立根为己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然是重中之重。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指出,“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包涵老师在这方面作了表率。”

  当前大学生群体思想状况有何特点?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对本市大学生调研显示,可概括为“五强五弱”:

  其一,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他们渴望变革创新、自我实现;但以自我为中心的痕迹也明显。其二,认同感强,践行能力弱。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有较强认同感;但在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和自我控制、艰苦奋斗等方面较为欠缺。其三,参与意识强,辨别能力弱。他们对一些复杂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简单化、片面化。其四,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弱。其五,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

  树魂立根,上海以这四个字,精辟概括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2004年 7月,市委领导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教育尤其是德育教学要突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这个‘魂’,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个‘根’。”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一年多来,推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十个配套文件,涉及辅导员队伍建设、思想政治课建设、心理教育、职业发展教育等方面。

  谈起“树魂立根”,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必须高度认识、切实做好。对辅导员工作,秦绍德有特殊感情。在上世纪 80年代初,他曾当过学生辅导员,且全身心投入,天天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

  那时,他已成家,孩子也很小,但克服了许多困难,把精力花在学生身上。忆起以往,秦绍德感慨无限,“辅导员工作使我受益匪浅,懂得怎样去了解人、理解人、关心人,去解决各种矛盾问题。”

  今天,用怎样的机制催生德育大家

  “像包涵这样对思想政治工作充满热忱的优秀辅导员,我们身边并不鲜见。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机制进一步激励他们,使他们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家。”上海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竺剑思考颇深。

  目前,上海大学实行辅导员五级聘任制:辅导员根据个人工作绩效、年限,以及科研能力等评定级别,享受相应经济待遇。如三级相当于专业教师的“副教授”,四级相当于“教授”,五级相当于“博导”。这种评定体系,解除了教师对辅导员职业前景的顾虑,增强了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机自学院黄慎之副教授,出于对辅导员工作热爱,积极应聘兼职辅导员。去年,应聘上大辅导员工作的人与岗位之比超过 10:1,其中包括本校硕士、博士生, MBA专业毕业生,北大、浙大等名校毕业生等。

  华东师大法政学院辅导员解超,近日被评为教授职称,成为沪上第一个教授辅导员,学校也由此成为本市率先推行辅导员职业化制度的高校。华东师大探索对辅导员实行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职称系列评定制;同时制定辅导员行政职级待遇制,设立与学校各级行政级别相当的辅导员待遇标准。这样做保证了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使许多优秀的年轻教师成为专职辅导员。

  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支重要队伍。上海坚持积极探索,着力打造好这两支队伍———计划 3年内把各高校思想政治课 700余名专任教师轮训一遍,在此基础上进行遴选和跟踪培养, 5年内形成 100名左右骨干教师、 50名左右教学和科研骨干、若干名学科带头人,使上海高校思想政治课师资形成梯队、骨干教师形成团队、学科带头人形成核心。

  将为每一位辅导员提供职业生涯规划,鼓励一部分适合此类工作的优秀辅导员走职业化道路。目前,初步确立职业发展教育、心理辅导、生活园区住楼三个方向的专业化辅导员。还探索构建辅导员与党政管理干部之间的“立交桥”;构建学校和社会的“立交桥”,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干部交流,形成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大循环”。

  今天,如何架座“心桥”到达学生心灵

  包涵的周记,被许多学生视为“共同财富”。由此令人思考:怎样架一座“心桥”,使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到达”学生的头脑和心灵?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周家伦说:“从学生的反应可以看出,他们自身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全球化的社会可能让青年感到迷茫,他们希望从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上寻求答案,从辅导员处得到帮助。我们现在所要做的是,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给学生一双正确理性认识世界的眼睛,进而感知自己的责任和价值。”

  上海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像包涵一样,在育人过程中融入爱心、责任心和智慧,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和信服。读了包涵的事迹后,不少大学生来电夸起他们自己的老师———

  几位交大学子讲起施索华老师赞不绝口。施老师能用散文诗般的语言上德育课,尽显德育之美。她为学生上党课,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浓缩在两小时的授课中,通篇用史诗般语言来表述,一堂课讲完,赢得学生长达一分钟的掌声。她的手机 24小时为学生开着,电子信箱被学生的邮件挤爆,为学生解决各种疑难困惑。为了进一步拓展德育课堂,施老师还在学校支持下,开通了网络个人主页,设立以德立教、道德观察、文化传承、心理健康、互动信箱等栏目,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上海大学文学院学生喜欢他们的“帅哥”辅导员陆嵬。年轻的陆老师打扮时尚,不少学生把他当作“偶像”。他把思想政治辅导课设在学校咖啡吧,每两周举办一次沙龙,每次邀十几个同学参加,围绕一个话题,让参与者在咖啡飘香和优美乐声中碰撞出思想火花。青年人该不该放任自己?大学生为何要住寝室?低保户能不能养宠物?……师生们讨论的话题多姿多彩,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滋养。

  华东理工大学王荣发教授创设了德育课新模式,推广至全校,受到学生欢迎。思想道德修养课考试规则是,每个学生在研读教材基础上 ,自己出一套试题自己答 ,题目所涉的知识覆盖面要广,以能力题为主。许多学生认真研究教材、翻阅课外书籍,还研读报纸上各种时政类评论,出的试题贴近实际,富有思想内涵。如“成功人士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是什么”、“青春的天平应倾向于学习还是享受”……由此,引导学生从自身成长视角去探讨人生课题和道德问题。

  本报记者 徐敏 彭德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