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九成多支持考后填志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09:57 新文化报

  高考志愿考前填还是考后填?300多位读者昨天打进本报热线发表观点,本报记者还向市民发放了80份调查问卷,打进热线的和被调查的读者——

  昨天本报记者走上街头,向市民发放调查问卷,对是否同意高考分数公布后填报志愿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72份,调查结果呈现一边倒的局面:91.6%的被调查者表示支持;5.8%的被调查者不支持;2.6%的被调查者表示无所谓。

  支持声音

  试后报考能“量体裁衣”

  “孩子参加高考,对孩子自己、对家长都是大事。报考环节就尤为重要。可往往是家长越紧张,孩子越有压力。弄不好考砸了,就事与愿违了。而考后报志愿就能让孩子轻装上阵,做到‘量体裁衣’。”市民张先生对考后报志愿的建议表示支持。

  “不光是有压力,关键是万一考得好却报低了,不就更后悔了吗?”小刘是某高中三年级学生,她说,“现在考大学的压力一年比一年大,而因为成绩与所报院校的录取发生‘冲突’也不在少数。但是,通过事后定夺的方式,能让更多的学生知己知彼,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

  市民周先生则表示,先报考吃不准自己会发挥到何种程度,随意性强。而分数公布后报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成功率更高些,也就不用打无准备之仗了。

  反对声音

  试后报考会让孩子松懈

  “提倡试后报考,更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态度和变化。这不排除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一种‘补救’的底线,所以会在平时稍有放松,就像是在电脑操作中使用‘撤销’键,心里有底儿。”退休教师谭先生表示,在现实生活中,竞争就是残酷的,没有余地。而那些没有充分的应试能力,没有足够临场发挥能力的孩子,在面临优劣态时,就已经处于弱势地位。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学习的自觉性,一旦由试前报考变成试后报考,就会让一些孩子将原来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这样,在考试中反而会适得其反。”家长肖女士表示。

  本报昨日《高考后填志愿更合情理》一文刊出后,广大读者、专家、老师、学生见仁见智,对何时报考更好各抒己见。

  热线声音

  只一条同意试前报考

  同时不反对试后报考

  昨日,共有300余位学生及家长打进本报热线,参与讨论“关于考前报考还是考分公布后报考的问题”,300余人中,只有一位同意考前报考,但他也不反对考后报考。

  报考三次没准过

  昨日8时,孙先生打进电话热切地说:“我们一家就是高考考前填报志愿的‘受害者’。”

  孙先生说,他儿子今年已是第三年复读了,不是孩子成绩差,而是每年填报志愿时都报得不很准。第一年报考时,孩子依照平时的成绩报考了国内一所知名院校,结果以两分之差落榜了。本来第二志愿可以走一所省内较好的院校,但辛苦读了十几年书的儿子心有不甘,于是复读了一年。谁知这一年由于孩子心理压力大,没考好,填报的院校又没走上。再复读吧!为了稳妥,孩子填报了国内较一般的院校,但恰恰这一年该校分数偏高,孩子又没去上。今年是第四次了,马上又要考虑填报志愿了,全家人像得了病一样,整日心神不宁,报哪所学校好呢?万一再报不准,可能孩子的大学梦就要泡汤了。

  孙先生恳求本报呼吁有关部门,“改一改报考方式吧!考前报考真的把我们全家折磨得心力交瘁了!”

  政府可公开发问卷调查

  张先生说,他赞成考分公布后报考,这样孩子可以一心一意地复习,然后根据成绩和兴趣有的放矢地报考,这样更有针对性。当然这样做可能招生时间紧,会给招生部门带来工作上的压力。但从考生角度讲,他建议有关部门能对高考学生进行一下公开问卷调查,听听师生的意见。

  教师观点

  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同

  先报后报均有利有弊

  高考填报志愿,考试前填好还是考试后填报好呢?昨日,记者采访了几位高中教师,其中长春市十七中学的矫老师认为,这与学生个人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

  先报之利:克服考前倦怠感

  考前填报志愿可以让学生在考试前对自己有一个比较认真的思索和衡量,从某方面来说,学生志愿的选定,也激励教师的责任意识和目标意识,学生有一种目标感,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考前倦怠感。

  先报之弊:牵扯时间和精力

  另一方面考前填报志愿,也多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率,牵扯一些时间和精力。

  后报之利:能兼顾兴趣爱好

  考后填报志愿,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志愿的选择和兴趣上匹配率能更高一些,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择的学校、以及相关专业会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相对的契合,这是考后填报志愿的好处。

  后报之弊:复习松懈影响发挥

  但考后填报志愿的弊端就是,一些学生因为知道成绩下来后填报志愿,到时可以根据成绩选择学校,就减少了压力,继而在复习中有所松懈,最后导致高考时发挥不理想。

  专家意见

  能够减少“报低考高”

  一边倒支持试后报考

  高考后填志愿的建议,在教育界专家们眼中又怎样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省内部分教育专家,这些专家的意见完全“一边倒”——支持高考后填志愿。

  “已经看过你们的报道,可以明确地讲,我举双手赞成这位人大代表的建议:高考后填志愿。”省政协委员、吉林艺术学院教授孙佳宾没等记者发问,先摆明了立场。 “这些年来,看过太多学生因为报错志愿而吃亏的事。填报志愿多凭摸底考试的分数来衡量,摸底考试打了500分,实际考试可能多几十分,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孙佳宾说,孩子们在高考前,无法彻底地判断自己在考试中的发挥,“报低考高”的现象时有发生,就此失去进入更好学校的机会,“按东北话讲,学生考前报的志愿都是‘蒙事儿’,公布成绩后再报考,才更加有针对性。”

  而且,学生和家长们会为填报志愿耗费大量精力,可能会影响到考试中的发挥。孙佳宾认为,如果多数的考生希望考后填志愿,那么吉林省应该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

  吉林大学教授马长玉说:“我支持高考后填志愿,这样对考生更加公平,也可以减轻他们在考前的压力。”等到公布成绩后再填报志愿,学生有了充分的回旋余地,可以更清晰地判断目标,从而选择一所最适合自身的学校。

  高校招生人员

  试后报考考生易扎堆

  有些高校生源易断档

  专家教授们站在每一名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观点呈现“一边倒”的局面。而在高校内负责招生工作的人,观点却完全相反。

  省内某所高校有关招生人士谈了自己的想法,“我想吉林省至今没有实行考后报志愿的方式,还是有道理的。”

  这位人士举出北京的例子,“我与北京同行交流过这个问题,他们对考后公布成绩填报志愿这项制度,非议挺大。”考生考前填报志愿需要“撞运”,但实践证明,公布成绩后填报志愿,考生心里仍然没底,毕竟分数同档的人数众多,自己想考的学校会不会人满为患呢?于是,考生和家长的大军涌入高校咨询,学校不但接待乏力,而且也往往拿不出正确的答复,“从北京高校近几年招生的结果看,一些高校由于指导有误,出现了考生断档现象,招收的学生不是最高分就是最低分,造成了生源质量下降。”

  “中国教育的改进方式应该是素质教育,真正的实力和综合素质更加重要,但考后填志愿是彻底的应试教育,因为只要考生高考成绩好,就能进入好大学,平时表现怎么样,都无关紧要。”这位人士认为,考前填报志愿的好处在于,考生按平时实力填报志愿,不会出现考生扎堆和断档的现象。

  本报记者 杨益 刘丹 孙淼 刘昕

  《高考后填志愿更合情理》

  (新闻编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