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剪纸捏面人葫芦烙画… 逛民俗庙会品浓浓"年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10:11 龙虎网

  【龙虎网讯】“我想要孙悟空!妈妈,那个面人真好看!”“宝宝,咱们买了大红剪纸回家贴窗户上,好不好?”昨天上午9点开始,长达300余米的湖南路狮子桥步行街上排列着近20个摊点,绝大多数摊点都有艺人现场表演民俗工艺,有手工剪纸、捏面人、葫芦烙画、变形脸谱画等,还有一些已加工好的民俗展品,如古朴素雅的民间印花布、栩栩如生的泥塑、五彩缤纷的布艺娃娃、鬼斧神工的蒙山根艺奇石等,令人目不暇接。许多孩子围着捏面人等摊点显得既好奇又兴奋,他们盯着艺人手中神奇的面泥,直嚷着要买。而更多中老年市民
认为,现在孩子玩的东西比自己小时候可先进多了,却越来越少触及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民俗工艺,元宵佳节在闹市区举办这样大型民俗文化庙会够有“年味”。

  一个糖花制作摊前,数十位市民把小摊围了好几圈,一位师傅正用黄褐色的粘稠液体在一块白案上作画。师傅边画边介绍称,“这叫糖稀,是用白糖加蜂蜜调制成的,白案是专门用来画糖花的大理石。”白案边则有一个木转盘,转盘上刻着十二生肖和各类花鸟鱼虫图案,师傅称,交5块钱转一次,转到什么图案,就用糖稀画一个。

  一个小男孩用手指轻轻拨转到了一只蝴蝶,只见糖花师傅用勺子舀起一勺糖稀,在大理石案上泼洒自如。一分钟不到,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就展现在众人面前。糖花师傅又拿出一小木棍,固定在蝴蝶翅膀中间,只轻轻一提,糖蝴蝶就从白案上“站”起来了。据师傅介绍,用糖稀“一笔呵成”的绝技只需一分钟,就可画出羊、龙、狗、蝴蝶、小燕子等各种图案。糖稀画以前又叫糖影儿或糖饼儿,传说是古代“糖丞相”制作技艺演化而来的。市民刘女士感慨称,“记得我小时候,每逢过年都会让奶奶在巷口给我买一个,那时叫‘吹糖人’,几分钱一个。每次买了我又舍不得吃,只放到快化了才吃它……现在这些传统手艺真少见啊,一定要给孩子买个尝尝,让他体会妈妈小时候过年的感觉。”

  在狮子桥的南端,一个卖葫芦的摊点格外引人注目。不到两平方米的地方挂满了大大小小上百个葫芦,葫芦上的画都是老板王佳贵自己烙的。

  王佳贵是山东郯城人,在南京当兵20多年了,去年3月退了休。他在葫芦上烙画的手艺是在部队里学的。他说:“我夫人随军,做起了葫芦批发的生意,我经人指点,就开始在葫芦上作画,已经画了3年多了。”王佳贵自学成才,还自己动手改装起了烙画的工具。他把笔头换成了电炉丝,而且笔头出来的电压只有2伏,既方便又安全。

  从大年初一到昨天,王佳贵的葫芦卖得挺火,每天能挣五六百元。他告诉记者,葫芦谐音“福禄”,自古就是吉祥福禄的象征,人们常挂在门口用来辟邪、招宝。因葫芦果实里面有很多种子,因此还被视为繁衍生育、多子多福的吉祥物。在神话故事里,葫芦始终与神仙和英雄为伴,被认为是给人类带来福禄、驱魔辟邪的灵物。

  一位来自广东的游客表示,今年一家来南京过年感受最深的就是年味很浓,前些天在夫子庙尝美食、逛灯会、乘画舫、赏美景,感觉非常过瘾。今天又很幸运地遇上湖南路民俗庙会,更是过了把“民俗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