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专访运输局局长张曙光:2010年将大大缓解春运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10:18 国际在线

  “面对春运,全国铁路交通运输有两难。一难:想让旅客走得好一点。可那又能坐多少人呢?另一难:想让旅客走得多一些,都走掉。但这样一来,就无法保证他们的舒适度、满意度,甚至招来非议。”说到这个棘手的问题,张曙光局长表示:“在短时间内让这么大流量的旅客能够走得了,又要走得好,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我们这一代铁路人所遭遇的难题儿。”

  出路在哪里?

  “在发展,在加快铁路建设。这是解决春运现象的根本出路。”张曙光说,从纵向比,虽然我国的铁路建设五十年来进步很大,但作为一个有着13亿人口和庞大国土面积的泱泱大国,眼下我国的整个铁路网才7万多公里,整个运输密度是世界上最大的。

  铁路路网密度连印度都不如,更甭谈与发达国家相比了。“截至目前,我国地(市)级以上的城市才有火车站,县(市)级少得可怜。多少县长、书记给我写信要求在他们那里能建个火车站啊,但就我国目前的路网条件来看,根本达不到。”

  怎么去发展?

  张曙光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十一五”期间,中国铁路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中国铁路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建设铁路新线198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9800公里;既有线增建二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000公里。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5万公里,复线和电气化比例分别达到45%以上。续转和新安排建设项目达200多个,其中客运专线项目28个,建设总投资12500亿元。届时,发达的铁路网将初具规模———

  首先,快速客运初步成网。将建成京沪、京广、京哈、沈大、陇海等铁路客运专线,列车时速达到200至300公里;建设京津、沪宁、沪杭、宁杭、广深、广珠等大城市群的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列车时速达到200公里以上;继续推进既有线提速,在13000公里提速干线实现客车时速200公里。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国铁路将形成客运专线、城际客运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相配套的32000公里的快速客运网络,这一快速客运网络,能够辐射我国70%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覆盖人口达到7亿多,满足人们快速便捷出行的要求。

  其次,各大区域之间大能力货运通道网络初步形成:

  南北通道。在建设京沪、京广客运专线的同时,对京沪、京广、京九、焦柳四大南北既有干线全部进行电气改造,发展货物重载运输,四条大通道过江货运总能力达到4亿吨以上。

  进出关通道。在建设津秦客运专线的同时,实现津秦沈电气化,构成以京山线为主的进出关大能力货运通道。

  西部通道。建设沪汉蓉大能力通道、兰渝铁路和西安至安康、昆明至六盘水复线,进出西南地区通道运输能力达到3亿吨以上;建设太中银铁路、兰渝铁路和兰武复线等,形成四条进出西北的大通道。

  煤运通道。围绕十大煤炭基地,建设大秦、候月等重点煤运专线进行扩能改造,形成运力强大、组织先进、功能完善,总能力达到15亿吨以上的煤炭运输系统。

  “实现这些目标,我国铁路东西南北中之间货运将实现大出大入,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铁路‘瓶颈’问题将基本得到解决。而且,东部铁路基本实现现代化。京广线以东地区主要干线实现客货分线运输,铁路干线电气化成网,完成既有线200公里提速改造,主要城市间实现客运快速,主要货运通道实现重载运输。新建和改建一批大型客站和现代物流中心。配备先进的机车车辆等,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运输产品系列和知名品牌,铁路运输服务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对迎来铁路的春天,张曙光充满了信心。

  “据了解,从现在起到2020年,铁路建设要完成规划的目标,至少每年得投1000亿-1200亿元人民币。而每年铁路的建设资金却只有500亿。这样大的资金缺口,融资渠道从哪儿来?会不会对铁路规划建设有所影响?”记者问。

  张曙光乐观地回答:“现在铁道部对投融资体制已经在改革,改变过去只有铁道部一家修路的局面。一方面从2003年开始,铁道部已先后与全国31个省(区)市都签订了修建铁路的合作协议;另一方面让民间资本参与修路,从国内、国外、民营企业等进行多样化融资。目前,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武广客运专线等都已经是投资多样化了……”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铁路运输大动脉春天的来临和我国城乡化进程的加快、东西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聚焦在中国交通运输中的春运现象终会迎刃而解!

  来源:人民政协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