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州三名患者获新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15:36 深圳晚报

  深圳首例非亲缘多器官捐献者陈友余的肝肾全部移植成功

  广州三名患者获新生

  因为近五千元的医疗费,陈友余遗体至今仍停放在医院太平间

  本报记者陈娜实习生张索清报道本报《两儿无偿捐出父亲所有器官》的报道(详见11日本报A4版)见报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记者随后致电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潘光辉,了解到深圳首例非亲缘多器官捐献者陈友余的肝脏和一对肾脏已在10个小时内成功移植给了三名广州男性患者,手术均告成功。但捐献者陈友余却受阻于近5000元的医疗费至今不能安葬。

  11日清晨6时许,陈友余的第一只肾脏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成功移植给了一名50岁左右的男性患者;而在广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名男性患者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当天下午4时,在湖南衡阳医学院南华医院,陈友余的另一只肾脏移植手术也宣布成功。深圳眼库的姚晓明博士表示,陈友余捐献的两只眼球的角膜移植手术将在近日陆续进行。

  昨晚,在得知广州三名受益患者的病情稳定后,记者立即致电陈友余的小儿子陈伟,告诉他这个令人欣慰的消息。电话中,陈伟的语气很平静,周围的声音却很嘈杂。当记者询问原因时,陈伟说,哥哥陈见正在打电话协商医疗费的事情。“我爸虽然走了,但还欠着医院将近5000元的医疗费,爸爸工作过的公司到现在都没有跟我们联系,医院也没给开死亡证明。我爸还躺着,没法火化。”陈伟悲愤地对记者说,“实在没办法的话,我们要找公司打官司!”

  移植虽然成功了,病人虽然存活了,可是捐赠者陈友余现在还躺在冰冷的太平间。两个儿子也不能回家,在元宵节晚上,被迫奔波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为死去的父亲讨一个“公道”。

  回放

  为了给小儿子陈伟筹集读研究生的学费,48岁的四川铁匠陈友余今年1月1日从遂宁来深打工,在一家园艺公司种花。2月4日,大年初七,陈友余突然昏倒在工地上,经送医院救治,发现是脑血管破裂。在老家的陈见和陈伟两兄弟得知消息后,连夜乘大巴在2月6日赶到了深圳。当时,陈友余病情危急,但陈友余所在的园艺公司以其只工作了1个多月,还没过试用期为由,拒付医疗费。当两兄弟正为父亲的医疗费奔波于市区劳动部门投诉时,10日下午4时,陈友余脑内二次出血致死。

  专家看法

  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王为理博士:目前国内器官捐献不足,有很多人在等待着器官移植的帮助,一部分人已经在等待中离开了人世。在这种情况下,能主动把器官捐献出来,可以有效地引导人们对器官捐赠的看法,营造良好的氛围,缓解器官短缺的现状。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人伦理崩溃,道德失范,用物质、金钱衡量一切,而他们兄弟俩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作出决定将父亲的器官无偿捐献给毫无关系的人,这是对那些用功利的眼光看问题的人的最好回击。

  市民观点

  外资保险公司工作的王先生:一个种花的工人才上了一个多月的班,公司就要摊上一大笔医药费,这对谁都不容易。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想,两兄弟的父亲刚刚到深圳一个多月就死了,他们还愿意把父亲的器官在深圳捐出来,这就更不容易了。想想陈友余所在的园艺公司,想想现在这个竞争的社会,难道是无情和冷漠才让我们越来越富有?而善良,在现在这个社会是多么难得的一种品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