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山东德州亿万富豪死亡之谜:曾与黑社会结怨颇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15:51 法制早报

  民营企业家生命安全再成社会热点问题

  □特约记者 赵 刚

  病逝、他杀、自杀……2005年岁末,拥有数十亿元身价的山东德州晶华集团董事长苗建中猝死家中。其后,有关苗死因的种种传言也随之四起。

  到底是什么力量能把一个掌管着36亿元资产的民企老总送上不归路?这位当地首屈一指的民营企业家生前面对的,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生存环境?恰恰是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同样身为民营企业家的山西鑫龙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恩龙绝然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近年来不断发生的民营企业家不幸遇难事件中,他们的生命安全问题应该引起社会思考。

  苗建中“他杀谣言”

  “对苗总的死,我能说的只有这么多。”说话间,晶华集团一位高层人士将一张企业内刊《晶华人报》摊在了记者面前。报上的《悼词》将苗建中董事长的死定性为“因病去世”。

  苗建中在德州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据了解,苗握有61%股份的德州晶华集团资产总值为36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建材50强企业之一。目前,晶华集团保持着中国最大的日用玻璃生产基地、粉煤灰综合利用基地、空心玻璃砖产销基地等多项行业纪录。年仅53岁的苗建中突然“因病去世”,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记者随后在“山东新闻网”上看到了“他杀说”的经典叙述:“据新华社山东12月2日电,德州晶华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苗建中同志于2005年12月1日午时在家中被不明身份歹徒勒住脖子长时间窒息身亡。凶手伪造了上吊自杀现场,此案件已引起山东省领导的高度重视,限期破案。这是其弟苗某(原德州市城市信用社主任)被他杀后,苗家又一次遭到惨绝人寰的不幸事件。”

  德州一名当地人告诉记者,苗建中的确与德州“黑社会”结怨颇深。1998年5月,苗的弟弟苗建国被一名“黑社会”成员用钢管砸死在德州街头。之后苗立志为弟报仇,历经两年时间,终于协助公安人员将德州的“黑社会”老大王铁流捉拿归案。王铁流后来被处以极刑,作恶德州20年的王氏黑帮由此瓦解,但苗因此一直担心王的余党报复。

  然而,德州市委宣传部潘先生却对“他杀说”提出强烈质疑,他认为那则所谓的“新华社电”可能出自伪造。记者向新华社山东分社询问,得到的答复是“电头格式不对,查无此稿”。

  对苗的死,警方明确认定是自杀,目前已经结案。“因患抑郁症自杀,这是经省、市、区三级公安机关联合调查得出的结论。”德州市德城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袁副大队长斩钉截铁地告诉记者。袁副大队长称,苗是在自己家中自缢身亡的,苗出事前就查出患有抑郁症,曾在本市的人民医院心理门诊做过治疗,有病历为证。

  出事前一天,苗还在忙贷款

  晶华集团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描述了苗自缢的一些细节。他说,当天中午12点半,苗的妻子李桂芝下班回家,打开第一道防盗门后,便从门玻璃上看到苗吊在客厅风扇挂钩上。李随即大声呼救,住在附近的一位集团副总闻声赶到,帮助李把门打开,把已经身亡的苗从上边放下来,并拨打了120和110。

  一位参与过现场勘察的刑警告诉记者,苗事先准备有自缢用的布条,可见早已有此打算。不过苗没有留下遗书,对身后事未做任何交待。对此,一些人表示“很不理解”。

  对苗的突然离去,晶华集团上上下下都颇感意外。晶华集团一位副总向记者透露,对苗总患有抑郁症,他事先并不知情,直到出事前,苗在他眼中一直是一位沉着坚定,能够大包大揽,应对一切危机的企业领导人。

  该副总称,就在出事前一天,苗还在主持会议,与德州市建行的工作人员商量企业贷款的事情。苗在会上表现正常,依旧在一门心思地讨论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

  出事当天,苗没有去单位,而是在家里办公。李桂芝早上出门前也没有发现丈夫有何异样。据警方调查,当天上午,苗还与三个客户通过电话。三人均反映苗总通话时语气平和,和往常并无二样,谈的都是工作上的问题。据了解,出事前一个小时,苗还在电话中详细地指导一位开矿山的客户如何布局生产场地、如何提高开采效率……

  苗生前的住所是一所有独院的两层小楼,房子有100多平方米,属于安居房,装修并无奢华之处,唯一与邻居不同的是,房前房后架设着黑黝黝的摄像头。

  据邻居反映,自从苗的弟弟出事后,苗行事便十分小心,很少出门,通常都躲在家里办公。“甚至,有时公司有人来找苗总请示工作,苗家都不开大门,工作人员只是从门缝里把文件塞进去请苗总批示。”一名邻居说,有一次晶华集团的工作人员还错把文件塞到了他家的门缝里,“厚厚的几大文件袋,弄得大门几乎都打不开了。”

  一天批复文件有五六十件

  德州市人民医院心理门诊的副主任医师郁志刚,否认苗曾在他们这里看过病。不过他告诉记者,抑郁症患者的确可能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走上绝路。郁医师介绍说,抑郁症有一系列的病理基础,但来自外界的巨大压力,往往会成为情况恶化的诱因。

  晶华集团某高层则认为,苗总的主要压力来自于对集团的管理工作。此观点在晶华集团为苗所作的悼词上也有所体现:“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苗董事长承担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压力。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他事事要求做到最好,力求最精。在沉重的工作压力下身体和精神严重透支,产生了心理障碍,从而产生抑郁倾向……”

  记者见到的资料显示,晶华集团成立于1998年3月,由德州市硅酸盐行业三家重点企业——晶峰有限公司、振华有限公司和大坝有限公司联合组建而成,苗建中出任董事长兼党委书记。2003年晶华集团彻底改制为民营企业,苗建中控股61%。

  苗一直有事必躬亲的管理风格。据苗身边人士透露,苗通常每天要工作15个小时以上,有时一天需要批复的文件就有五六十件,要到凌晨二点钟左右才能审阅完毕。

  据了解,晶华集团在苗的带领下开始高速发展。2002年,苗建中提出“蓄势、创新、滚动、扩张”的口号。仅仅几年时间,企业从合并之初的5.6亿元资产迅速成长为如今资产总值36亿元的大型产业集团。

  据记者了解,除此之外,晶华集团还有总投资额40多亿元的项目已经进入签约、建设阶段。集团扩张多集中在水泥、玻璃等主营业务。

  一份晶华集团内部资料显示,苗出事前,企业的运营基本正常,仍处在盈利状态:2005年1到9月份,集团共完成工业总产值8.2亿元,实现利税9641万元、利润3814万元。一名集团高层告诉记者,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为80% 多,还在安全区域内。

  然而,为满足快速扩张的需要,晶华集团对资金的需求着实惊人。记者逐一统计了晶华集团正在进行的12个招商引资项目,发现这些项目的资金需求总额竟然高达46亿元。晶华集团内部人士也承认,项目资金紧缺是集团发展的一大困难,而找资金、跑贷款是苗的一项主要工作。

  德州市建设银行某部门主任告诉记者,企业贷款情况属于商业机密,不便公开。不过晶华集团确实是他们的一个大客户。但自从宏观调控后,各银行都紧缩了银根。“近一段时间,我们没有给过晶华集团新的贷款”。然而项目不等人。据记者了解,晶华集团的一些招商项目实际上已经与当地政府签署过合作合同。例如需要晶华集团投资4.8亿元的山东泰安水泥项目早就完成了厂区的三通一平工作;而需投资4.2亿元的山东齐河水泥项目已于日前举行了奠基仪式,这些项目都急等大批资金的到位。

  民企老总“任务”并不比国企的轻

  在晶华集团所有招商项目中,投资额高达18亿元的凯元热电厂2×15万kw发电机组项目格外引人注目。在调查过程中,有人向记者反映,正是对凯元热电厂的收购大大加速了苗建中所面临的困境。

  该人士称,按苗原来的设想,晶华集团只应在自己拥有技术优势的水泥、玻璃等主业领域内进行扩张。但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下,晶华集团最终收购了与自己主业并无太多关联的凯元热电厂。

  凯元热电厂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德州市发改委主持投资的凯元热电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5月,主要目标是为德州经济开发区供电供热。

  然而第一批设备投产后,由于煤价上涨等因素,电厂亏损严重,政府无力承担这个大包袱,便于2005年5月,将凯元热电厂“零转让”给了晶华集团。此后半年间,电厂便一直处于停产状态,以减少进一步的亏损。记者了解到,要让整个电厂按原规划建成,还需晶华集团投入约20亿元,并且该电厂的市场前景并不明朗,有可能继续亏损,让晶华背上沉重的包袱。

  凯元热电厂原董事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晶华接盘时电厂的确“亏的一塌糊涂”。至于是不是政府要求晶华集团接的盘,他不得而知,因为当时双方商议转让时,他这个发改委派来的董事长没有参与,“都是高层在谈这事”。而晶华集团则不愿对热电厂的问题表态。

  晶华集团一位高层告诉记者,虽然他们是百分之百的民企,但还是要背负一定的发展任务,今年利税应达到多少、明年利税要达到多少,政府都有个明确的“杠杠”。因此民营企业家担负的“任务”也并不比国营企业的老总们轻。

  德州市经委某工作人员也坦言,政府当然会有个发展规划、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个别企业当然要分担一定“ 责任”。实际上,德州市政府与晶华集团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此次苗出事后,正是由德州市委、市政府出手控制了局面。目前,晶华集团总经理田文顺已被德州市委任命为集团党委书记。

  无限责任击垮企业家

  □熊学慧

  悲剧总会在不同时间重演,亿万富翁苗建中之死再次将人们的目光引向企业家的生存环境。苗以“非正常”的方式在新的一年到来之前将生命交给了死神。美国经济学大师弗兰克·奈特(FrankH·Knight)将人们所关心的、却又无法确知的未来事件区分为风险和不确定性,将企业家等同于“风险承担者”。而在国内,这种“风险”并不仅来自企业本身,也不以企业家的个人意志所左右。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同为民营企业家的赵恩龙(山西鑫龙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与苗建中走上了同一条路,不同的是,他以遗书回答了人们的疑问:政策变化快,负担过重,银行的贷款无法如期归还等等。

  苗与赵的死何其相似,他们都是在企业扩张到一定的程度、自身所承受的风险也达到极限时走上绝路的。有报道说,二十多年间,已有1200多名民营企业家在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时跳楼或上吊自杀。是谁逼他们走上绝路?到底有什么压力令他们都无法承受?警方说苗是因抑郁症自杀身亡,却没有说明苗因何患上抑郁症。在朋友眼里,苗建中很要强,也追求完美,他根本不像是会自杀的人;在当地政府眼里,苗的企业是当地龙头企业,苗是出色的民营企业家。当地政府为苗提供大力支持,当然,也让苗承受了不少“责任”——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承担更多“社会职责”。

  从晶华集团资产由5亿多元迅速扩张到36亿元的发展轨迹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这一深层问题:“龙头企业”这把双刃剑“刺伤”苗建中,他承担社会职责的结果使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哪怕是他非主业领域。苗发挥这种“带头”作用以得到政府支持,又通过政府“支持”获得银行的巨额贷款,再通过贷款进行扩张——风险也在迅速累积。晶华集团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苗建中或许无法控制。

  风光显赫只是富翁们生活的一面,而另一面的风险与压力,却可能是致命的。有的企业家说,他们过得并不快乐,而且很不安全。这种不安全的“风险”大多数时候是由社会向企业传导的,并最终压到企业家一人身上。透过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发现,大多数“非正常死亡”的企业家除了要承受企业自身发展规律的“风险”外,还要承担因社会经济制度不完善而带来的巨大的不可测、不确定风险。越来越多的民企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而地方政府主导经济的发展模式也往往会让这些“排头兵”担当更多责任。

  在此情况下,企业家承担的责任远远超出了企业发展本身,他们不得不承受更多的甚至与自己不相关联的责任。这种责任使他们被动地走向无限扩张之路,而超负荷的扩张又往往会背离最起码的企业发展规律。在这种“无限责任”的巨大压力下,一些企业家走向“不归路”。

  这条路还在延伸。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