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对长江大桥面临困境 专家建议新建中山长江大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15:26 龙虎网

  【龙虎网讯】针对长江大桥所面临的困境,许多学者提出了缓解方案。2004年,本报曾就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问题专门做过系列报道,也有人提出将长江大桥进行改造,使其新增一层公路桥,以缓解其交通拥挤的现状。昨天,南京市有几位专家又提出新的建议:在中山码头和浦口之间新建一座中山长江大桥。

   市社科院副院长曾向东研究员:中山大桥对跨江战略意义大

  南京现在最为紧迫的是浦口和主城区的交通瓶颈问题,也就是长江大桥两岸的交通拥挤问题。

  为分流长江大桥交通车辆,有关部门已经将长江大桥改为市内桥,禁止外地车辆从大桥通行。但是此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拥堵的问题。大桥目前主要承担市内交通量,是广大江北地区通向市区的最为便捷的通道,即使将二桥通行费用下调,也未必会吸引车辆舍近求远,“分流”效果不会明显。

  对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意义的南京长江大桥,我们应该加以保护,使大桥文化得以传承。增加一层公路桥势必会对大桥最初设计的基础承载力增加负担,影响大桥使用寿命。

  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在离大桥不远的中山码头附近建设一座双层公路大桥,定名为“南京中山长江大桥”,简称“中山大桥”。理由如下:

  一、中山大桥可以切实分流大桥的市内交通车辆。南京长江三桥和二桥分别距离大桥上游和下游10公里以上,并不能有效分解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江北居民聚居地产生的大量车流,目前,南京长江大桥仍然在独自承担着繁忙的市内交通,从长远看,必须建设一座“姊妹桥”来分流大桥车流。在过江通道建设中,除距离因素之外,还应综合考虑流量、市内交通与过境交通区别、城市板块之间联系紧密度等要素,优先选择中山码头建设大桥。

  二、建设中山大桥对南京实施跨江发展的空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跨江发展是国内外大城市普遍发展模式。在这些城市,密布的桥梁使江河两岸无缝对接,共同发展。江北新区建设对于南京扩大城市规模、增强在南京都市圈的核心辐射力,成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城三区”建设的重点之一,江北地区发展迅速,客、货流量突增,江北房市的繁荣更加促进了这一进程。然而,南京长江大桥已不堪重负,二桥和三桥则偏离主城区,难以有效直接地分流,交通基础设施不能跟进已经成为江北新区发展的瓶颈。

  现在,中山码头轮渡口还承担相当一部分交通任务,至于中山长江大桥建成后,中山轮渡的作用,我认为可以将轮渡码头转为长江上的旅游专用码头。

  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朱未易副研究员:与长江大桥成为姊妹景观桥

  新建中山长江大桥不但可以减轻南京长江大桥负担,而且可以使之转变为交通与旅游多重功能并重的景观桥,有效保护并提升长江大桥的内在文化价值。历经40年风雨沧桑的南京长江大桥,无疑是我们最应该重视保护并提升其价值的现代城市文明标志。

  如果建造了中山长江大桥,两座大桥将成为一对姊妹桥,共同承担南京长江两岸主城区的交通,同时还可以成为遥相呼应的一对景观桥,并进一步开发两座桥的旅游功能。

  “滨江”是许多风景如画的城市打造生态风光带的优势资本,上海、武汉、巴黎、汉城,等等,这些国内外滨江城市无不是江河两岸灯火辉煌、现代化建筑与荡漾碧波相互映衬,尽显都市繁华。

  相对而言,南京的滨江特色尚未充分发掘,隔江两岸苍茫相对,与南京作为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的重要地位不相符合。

  山环水绕,南京拥有比许多城市更为优厚的景观条件,更有理由建设成为长江沿岸滨江风光最为优美的大都市。在南京市域的长江沿岸,中山码头与长江大桥之间江面最窄,是唯一一段南岸可见北岸,北岸可见南岸的江面,在此修建一座双层公路桥并加以亮化,不仅可以缓解大桥的交通流量,而且两桥相望,交相辉映,将会成为南京一道美丽的城市风景。

  市建设委员会城市建设与发展研究室高级经济师陆玉龙:拓展城市轴线弘扬中山文化

  当年,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灵柩在浦口过江,经过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直到中山陵安葬。这条中山路事实上已经成为了贯穿南京城的发展主轴线。

  但是比较可惜的是,这条主轴线在中山码头截止了,没有将浦口很好地联系起来,而如果建造一座新的长江大桥,将中山路和浦口连接起来,这样就使得整条中山路完整起来。我们之所以将新建的这座长江大桥命名为中山长江大桥,其意义就在于此。

  早在2004年,《金陵晚报》针对南京长江大桥展开讨论时,我就提出了在中山码头和浦口之间新建一条过江通道的建议。当时我的想法,就是尽快分流长江大桥的车辆交通,缓解其压力,让南京长江大桥有个喘息的机会。

  经过两年的研究,我觉得这条过江通道应该是一座大桥,它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一座双层的现代化桥梁。前不久,有专家提出在中山码头和浦口之间修建一条过江隧道,我觉得这个建议欠妥。

  诚然,修建一条过江隧道,如果单单从长江两岸的拆迁难度来看,要比修建一座大桥要简单很多。但是,修建一条隧道的成本可能远远超过一座大桥。因为在中山码头这一长江段,其江面宽度是南京所有长江江面中最窄的,甚至可能比长江大桥这个地方的江面还窄,如果建造一座类似现在长江大桥的结构,估计有两座桥墩就够了,综合经济成本应该不高。

  况且,中山大桥可以使南京城市发展沿主轴线拓展至江北广大区域。纵观中外大城市发展轨迹,大多沿主轴线展开,主轴线形成了一个城市基本的空间发展框架。尤其是北京、西安等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发展主轴线更为明显。如何沿这一主轴线拓展北上,进入江北新市区,真正成为贯穿南京大江南北的城市发展主线,确立南京滨江大都市的地位?建造一座中山大桥显得十分必要。

  新建的大桥可以建设成为双层,其中下层可以设置快慢车道和人行道。届时,骑着自行车进城上班将不再是梦想,而游客也可以在桥上步行游览。

  而且,在长江北岸,中山大桥的连接处,还可以修建一个中山文化广场。这样,以中山文化为主线的南京城市发展轴线就非常完善地形成了。在这条轴线上,我们可以尽情地将中山文化展现在中外游客的面前。

  如果建造一条过江隧道,客观上就无法展现深厚的中山文化,更谈不上开发其旅游资源了。

  孙中山先生临终前曾留言说:“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为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遗体经防腐处理后,暂放北京西郊香山碧云寺。根据孙中山遗愿——北洋政府下令“国葬”孙中山于南京紫金山南麓。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下葬于中山陵。

  先生的遗体是用火车运来的,抬棺材的是清朝抬过皇帝和皇亲国戚的后代,总共128人,棺材前后各64人,从香山到北平车站和陵前广场到灵寝前平台,都由他们抬。

  这些人抬棺水平很高,不论是平地还是上下坡,前进中棺材始终是水平的,一点也看不出颠动。从北平运到浦口后,就送上一艘军舰横渡长江,到中山码头后,用一辆特制的灵车运到国民党中央党部(现湖南路江苏省军区)大礼堂。

  3天公祭后,6月1日,灵车从湖南路开出,缓缓地驶向中山陵,参加送葬的人民群众、外国使节达20万之多,其中也有不少是孙先生的日本友人。

  数十里长的马路两边也都挤满了群众。

  从下关中山码头到紫金山南麓这条马路都是当时修建、命名的,沿途有中山北路和中山路、中山东路,中山门也是由原来的朝阳门而改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旧的建筑或者文化很可能在城市的不断发展中渐渐消逝。

  南京中山路作为中山文化的主线,在城市改造和拓展中应该如何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在弘扬历史文化和加快城市建设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如何取舍?南京中山码头到浦口这条过江通道,究竟是该修建一条隧道,还是像文中的专家说的那样,建造一座中山大桥?

  本报特别开通参与专线,我们期待您的参与。热线电话84686500。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