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王选病逝专题 > 正文

今起至19日12时北大设灵堂吊唁王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02:07 京华时报

  

今起至19日12时北大设灵堂吊唁王选
昨天上午,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虽然王选院士的灵堂还在抓紧布置,但他的生前好友、同事、学生还是不断有人前来悼念和询问有关事宜。本报记者范继文摄

  本报讯(记者肖锋) 王选教授逝世后,昨天

北京大学宣布,学校自2月15日上午9时至2月19日上午12时,在百周年纪念讲堂纪念大厅布设灵堂(从南门进入)。在此期间,灵堂每日上午9时至下午16时开放,供师生员工吊唁。

  昨天记者来到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纪念大厅,工作人员正在布置王选院士的灵堂。大厅的墙壁上拉起了约100平米的长方形黑色大幕:“沉痛悼念王选院士”。一张十几平米的王选院士的巨幅照片悬挂在大字下面。照片中的他西装革履,戴着眼镜,温文尔雅。幕布前的地上摆放了一排龙柏,数十个花圈分列两旁。哀伤肃穆的大厅里几乎没有人发出声音,个别闻讯提前赶来的吊唁者来到遗像前,鞠躬致哀。

  截至14日,北大新闻网上悼念馆访问次数已过万,网民们纷纷通过留言、献花、点烛、祭酒等方式寄托他们对科技巨擘、人格楷模逝去的无限哀思。

  北大未名论坛13日、14日连续两天“十大热门话题”的第一条都是沉痛哀悼王选教授的,虽然众多学生尚未返校,但13日哀悼的跟帖多达360余个。

  追忆王选

  昨天,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原副所长刘秋云说,他接到了几十个询问王选去世的电话,他自己也在深深的悲痛之中。王选教授病逝的消息在北大传开后,他的老朋友、同事和学生,无不深感悲伤。

  在他们眼里,王选不仅是一个懂市场的科学家,而且是引路人,更是一个充满性情的人。

  ■科研

  年轻人和业界的引路人

  “我在迷惘中遇到加入王老师团队的机会,并写了求职信。王老师亲自调查我的工作经历等,还亲自打电话让我上班,从刚加入做个普通员工到现在,一直得到他的指点和教导。”2月14日,邹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邹维说,王选是科学家也是引路人。邹维目前是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1993年春节前夕,王选花了两个星期闭门搞的一个设计,遭到了自己学生毫不客气的批评。王选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自己老了,应当让年轻人上第一线了。

  王选意识到,IT行业年轻人绝对有优势。应该创造一种能让年轻人出新思想新方案的氛围,努力使年轻人有“主人的感觉”,才有利于他们积极地思考。

  就在这一年,王选把年轻人推上研究室主任的位子,他们是彩色系统研究室主任肖建国,栅格图像研究室主任阳振坤,文字处理研究室主任汤帜,还有邹维。

  “王老师曾经修改古诗,自喻‘老骥伏枥,甘当人梯。’”王选的老同事刘秋云说。刘秋云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原副所长、方正集团原副总裁。

  刘秋云说,从1991年北大成立计算机研究所到现在,王选一直关注培养年轻人。目前所里主要的技术骨干以及中关村一条街上的、微软的技术骨干,基本都是研究所里培养出来的。

  邹维说,王老师因病辞去了很多职位,但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的职务一直到他去世,都没有辞去,“他一直在引领年轻人走路”。

  有市场头脑的科学家

  “他总是要求我们要“顶天立地”,顶天是要求技术一流,立地是要求产品实用。”在肖建国看来,王选是非常有市场头脑的科学家。肖建国是王选的学生和得力助手,目前是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教授,方正集团董事。

  肖建国回忆,上世纪80年代,他开始跟王老师做项目,第一个项目是报纸黑白出版技术,当他已取得初步成果时,王选老师建议开发新的课题。

  “当时是在1989年的夏天,在北大档案馆前的一棵大树下,王老师语重心长地和我交谈。他表示当时我做出的成果已经不错了,虽然还有发掘余地,但是彩色出版技术是一块更大的待开发区域,前景他也看好。当我后来按照王老师的建议研发彩色出版技术,突破几个关键后,社会上才开始出现彩色出版趋势,我们的相关技术也领先了世界”。

  邹维说,不管是激光照排还是彩排,王选都在潮流来临之前早早地开始了探索,“他从来不吃老本,总是在别人庆祝成功的时候开始想下一步的工作。”

  ■性情

  能叫出每个员工名字

  “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有二三百人,这么多年来,他作为领导,随便在所里逛时,走到一个新员工面前,都可以叫出他的名字,说出他的毕业院校、特长等”。邹维说,王选能做到这一点,让他十分惊讶。他说,王选很关心员工,甚至对员工的个人生活,如恋爱情绪波动、婚嫁等都会及时给予帮助。刘秋云回忆,王选上班的“必修课”,是到各个办公室里逛,跟工作人员谈话聊天。

  重视对员工的奖励

  刘秋云回忆,每个月发奖金的时候,王选对于哪个人进步快,哪个人成绩突出,都心里有数,对优秀人员一定会奖励。

  上世纪90年代,年轻人住房困难,王选拿出200万元经费建设住房,让50多个刚来所里两年的年轻的技术骨干住进了两居室或三居室。

  后来商品房发展起来,他又制订规章,奖励优秀员工买房。

  总是一张纸两面用

  “十几年来,他写给我的文字或者让秘书打印的文章,都是一张纸两面用,或用废纸写。铅笔如果不是用到实在捏不住了,决不扔掉。”刘秋云回忆,王选一直恪守节俭的习惯。

  而在邹维的印象中,记忆最深的是王选家的地板,“有一次我去他家,当时所里的普通科研骨干都铺上了木地板,他家里还铺的是地板革”。

  肖建国说,平时的王选总是身穿便服。在肖建国印象中,王选只有一条领带,平时就放在办公室的抽屉里,需要时就取出来戴上。

  刘秋云说,王选几十年来得了不少奖,很多奖金根本没有入自己的账户,直接捐给北大有关基金会奖励科研了。

  做事从不拖沓

  “我和他共事这么多年来,商量工作从来不会超过5到10分钟,他认为可以的,就马上批准,认为不行的,就会马上提意见,从不拖沓。”刘秋云说,虽然多年一起工作,但他和王选间的交流一直很简练,甚至作为多年的助手,很少一起出去吃饭。

  肖建国说,王老师性格比较急,“他老是伸出两个指头,用‘2’这个数字对我们要求:你能不能两个星期(或两个月)内完成”。

  本报记者肖锋

  ■老友追思

  柳传志他是优秀的科学家

  昨天,刚刚回到北京的柳传志,回忆了他心中的王选。

  柳传志说,王选老师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同时他在推动高科技产业化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作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王选对科技创新一直给予高度关注。同时,他也是第一批把科研技术推向市场的人,通过创办方正,实现了中文激光照排技术的产业化,推动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的发展。本报记者王京

  张旋龙我要感谢王选

  (张旋龙,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方正创始人之一。)

  “科学是用来改变生活的。”张旋龙说。

  作为一名科学家,王选改变了什么?

  “只要你用汉字交流,你就应该感谢王选。看报纸,上网聊天,发邮件,发短信,你感到很方便,那是因为有人帮你们把复杂的中文编码变得简单方便,这个人就是王选”。

  张旋龙初识“王选”这个名字是在1985年。当时他去日本筑波参观世界博览会。“当时,美国馆、日本馆里都是机器人、微电子等产品。但到中国馆里一看,都是些剪纸之类的工艺品”。

  因身边有日企职员陪同,张旋龙觉得“很没面子”。但当他看到一个有机玻璃箱时,顿时兴奋起来。那个箱子里装着的便是汉字照排系统。随后,他便听到了“王选”这个名字,“所以我要感谢王选”。

  次年,张旋龙结识王选。“他是科学家,我是商人。刚认识时,他也有科学家的架子,不爱理我。但他不是那种固执的人,而且他的民族心很强,他一直想把排版系统推向世界,而我懂市场,所以,后来我们一拍即合”。

  方正(香港)有限公司成立后,王选与张旋龙开始了“方正”的“世界之旅”———

马来西亚、韩国、日本、加拿大……

  张旋龙回忆,1994年,他和王选去台湾推广照排系统,到达不久便传来王选的父亲去世的消息。但是,王选仍然选择了继续留下来完成使命。当晚,张旋龙去到王选的住处时,才发现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独自神伤。

  现在,除了世界各地的中文报纸之外,在日本,使用方正激光照排的日文报纸已有300多家。“这个‘当代毕昇’不仅仅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张旋龙说。

  张旋龙最后一次见到王选,是在一个多月前。那时王选的病情非常令人担忧,但王选对此避而不谈。他只是一再追问“方正”的市场情况,他还再次表达了一个愿望:希望“方正照排系统”进入英文出版业,让欧美人认识并使用中国人提供的照排技术。

  之后,王选在病床上对方正员工说了一段话,并让人录音。张旋龙说,当时,王选的气力显然不足,声音已经嘶哑,但在说最后几个字时,他加重了语气:“坚持,坚持,再坚持。”

  本报记者金凌云

  相关专题:王选病逝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