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09:52 人民政协报

  本报记者王慧峰

  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举国庆贺之日,也正是昆曲站在死亡线上徘徊之时。演出阵地缩减、人才严重流失、大量传统剧目失传、艺术水准整体下滑,曾享有“百戏之祖”美誉的昆曲已是千疮百孔。为抢救昆曲艺术瑰宝,保护世界文化遗产,2003年底,全国政协京昆室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到长沙
、杭州、温州、苏州、南京等地,详细考察了几个昆剧院团的现行体制、人员编制、人才培养及经济社会效益情况,深入了解各剧团的生存现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2004年提出了“关于加快昆曲抢救和保护力度”的建议,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给予了重要的批示。随后,文化部和财政部认真采纳来自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议,经过调研和论证,制定了《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实施方案》,决定拨款5000万元,从2005年至2009年每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用以抢救、保护和扶持昆曲这门古老艺术。经多方筹集资金,2004年9月编辑出版了《中国昆曲精选剧目曲谱大成》。这套曲谱共收集了半个多世纪以来70部昆曲优秀精选剧目演出本、唱腔曲谱和配乐。对昆曲艺术的传播、普及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在抢救昆曲的同时,全国政协对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支持也一直不遗余力,如

京剧音配像工程。这项工程由李瑞环同志从1985年创意策划,并组织人员研究、试录,到2002年9月完成第一期工程,共录制京剧355部,制作光盘总计582张。从2002年9月开始,在第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期工程的录制工作,已录制剧目66部,制作光盘104张。

  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近年来把主要精力用于调查民间文化现状、抢救民间艺术、宣传民俗文化上。他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发起人和领导者之一。工程于2003年启动,随后开始了大规模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时隔两年,抢救成果陆续出版,成果卓著。

  另外,何星亮、陈醉、陈晓光等一大批政协委员都通过提案、发言、调研等多种形式积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立法鼓与呼。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