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爱洒泸沽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10:00 云南日报

  在美丽的泸沽湖畔,人人都认识一位束着银色长发、笑容灿烂的德国老太太。她把爱带到泸沽湖,爱也帮助她击退了可怕的病魔。从1997年至2006年1月,她以个人名义筹资10.5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00万元),帮助摩梭女孩上学共405人次。

  她叫伊丽丝·布贝尼克-鲍尔,可当地老人却叫她“格姆”。“格姆”是远古传说中一位普通的摩梭姑娘,她因舍身救村民而化为泸沽湖边的女神山——爱洒泸沽湖

  

爱洒泸沽湖

  伊丽丝灿烂的笑容

  

爱洒泸沽湖

  伊丽丝(右一)与接受捐助的摩梭女孩(中)次而拉姆

  

爱洒泸沽湖

  伊丽丝与摩梭妇女在一起

  

爱洒泸沽湖

  来自德国的捐助者很快与当地人成了好朋友

  “你像天上的太阳一样明亮”

  摩梭姑娘林卓是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温泉村的骄傲,今年1月,她刚刚参加完中南大学法学院的研究生考试,成了当地“上学最成器”的姑娘。春节前夕,正是家里最忙的时候,放假回家的林卓却整天往外跑,无暇帮助两个姐姐置办年货。原来,资助她上大学的伊丽丝和同样来自德国的资助者汉娜刚刚到永宁乡,准备逐门逐户到被资助的女孩家里进行家访,林卓要为她们作向导和翻译。

  位于永宁乡的泸沽湖被美国地理学家洛克博士称为“最美丽的一片水,无法想像比这更美丽的一个布景”,当地摩梭人仍保留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走婚”习俗,一家之中以“母亲”为首,以“女性”为主。尽管摩梭传统文化里没有性别歧视,但是许多摩梭女孩仍然因为家庭贫困而面临失学。

  “你像天上的太阳一样明亮,像花一样好看!”在黑瓦落村,摩梭女孩甲阿给茸81岁的婆婆一见到伊丽丝就激动地哭了。伊丽丝紧紧握住她那双因长年劳作而黝黑干枯的手,倾听着她的话,笑着说:“我很高兴你的身体还这样好!”当地妇女干部告诉记者,甲阿给茸的母亲是家中“守火塘”的长女,前年病逝后,年迈的婆婆毅然拒绝了另外几个女儿的孝敬,回到老屋火塘边,决心把孙女甲阿给茸培养成下一个“守火塘”的人。老人不识字,也听不懂汉话,但她心里明白,孙女要读书上学才能成为幸福的摩梭女人。无奈家中贫困,一家人依靠二女儿丈夫微薄的退休金生活,孙女上学的费用只能东拼西凑。从2003年开始,甲阿给茸得到了伊丽丝的资助,如今已成为永宁中学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我的孙女得到好人的帮助,将来一定是个好人。”

  次尔噶是个聪明漂亮的摩梭女孩,为了让哥哥上学,她曾经把伊丽丝资助她的学费让给哥哥,瞒着母亲一个人跑到泸沽湖景区餐馆里去做工。宁蒗县妇联主席曹建平花了几天时间挨家挨户寻访打听,才找到她并把她劝回学校。见到伊丽丝,次尔噶不知说什么好,眼里含着泪,满脸通红地低着头。伊丽丝微笑着把她拉入怀中说:“没有关系,你不要担心。”她抬起头假装生气地望着次尔噶的家人,“如果你再去做工,我就批评妈妈和婶婶,还有哥哥和舅舅!”次尔噶破涕为笑,一家人也高兴起来。

  结束一天的家访,伊丽丝发现女孩们的学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走在树影婆娑的乡村土路上,她和同伴们脚步轻快。忽然,一个叫次而拉姆的女孩拦住了她,“到我家去看看吧,我也想申请资助!”

  “今年是我最高兴的一次”

  “你们可能难以体会,从被动失学到主动申请资助,这对次而拉姆这样生活在摩梭大家庭的女孩来说是破天荒的。”永宁中学校长罗辉对记者说:“伊丽丝不仅为我们永宁乡的摩梭女孩带来物质上的资助,更主要的是,她改变了许多当地人的教育观念,以及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看法。”

  罗辉和伊丽丝已是交往8年的老朋友,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所镇级初级中学的校长,他亲历了永宁中学的变化:1999年,永宁中学有学生300多名,女生不到100人;2005年,永宁中学的学生增加到726名,女生380人,其中50%以上是摩梭女孩。2000年6月,伊丽丝在资助摩梭女孩上学的同时,捐资7.07万元人民币兴建了砖混结构的永宁中学女生宿舍,改变了40多名女生挤在一间土坯房里居住的情况。今年,随着永宁中学新教学楼的落成,伊丽丝还打算捐资将两层楼的老教学楼改造成新的女生宿舍……

  越来越多的摩梭家庭将孩子送进学校,摩梭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宁蒗县是丽江市的贫困县,永宁乡又是宁蒗县的贫困乡。可是五年来,永宁中学的高中升学率始终保持全县第一,2003年还夺得丽江市的第一名。

  记者发现,每到一个摩梭家庭,或者向学校教师了解情况时,伊丽丝都要坚持一个观点:每个摩梭孩子都应当用自己本民族的名字,如果在学校用的是汉族名字,那么在下学期开学时一定要改过来。她严肃地说:“继承一个民族的文化,要从一个人的名字开始。如果摩梭女孩只知道自己的汉族名字,那么她长大后很可能会忘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这里面有个小故事:2003年的一天,伊丽丝和宁蒗县妇联主席曹建平得知永宁中学女生杨丽琼辍学了,就到她家里去做家访,打算资助她上学。可是走遍整个村子,谁也不认识“杨丽琼”。后来,学校老师带着她们找到杨丽琼家,这才发现,原来连女孩的母亲也不知道学校老师顺口给自己的女儿取了这么个汉族名字,怪不得找不着!如今,被资助的女孩们都将自己的民族名字视为骄傲,特别是考上外省重点大学的林卓,正打算把自己身份证上的名字改成摩梭名字“次而林卓”呢。

  伊丽丝告诉记者,每年都来泸沽湖,今年是她最高兴的一次。看到“学生好,学校好,资金用得好”,她觉得“很美妙”。说这话的时候,今年刚满60岁的伊丽丝正站在湖边里格半岛的小山上,从高处往下望着泸沽湖,湖水蓝得仿佛一幅油画。

  “是爱创造了奇迹”

  在遥远的德国,伊丽丝的家乡不莱梅也有很美的湖水,很清的河流,很绿的林荫道。在那里,人们尊称她为“布莱梅大学最美丽的教授”。然而,她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却是在贫困中度过的。

  1958年,因为母亲和继父拒绝为她支付学费,14岁的伊丽丝来到英国,白天做工挣钱,晚上到学校学习。为了学业,她当过家庭教师,做过小剧团的歌唱演员,甚至做过临时模特。后来回国当上大学教授,她下决心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1979年,伊丽丝应邀来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任教。1993年,应全国妇联邀请,伊丽丝率领“布莱梅妇女联盟”来泸沽湖考察。听到摩梭妇女爽朗的笑声,她深深感动,认为这里是“世界上少有的,妇女真正被尊重、被重视的地方”;看到湖边破败不堪的小学校和过早当家的摩梭女童,她伤心落泪,决心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摩梭女孩走进学校,“永远拥有最甜的笑声”。

  回德国后,她将在泸沽湖边拍摄的照片制作成影展,到处展出和演讲,号召人们为摩梭女童捐款。8年来,她每年都邀请不同的资助者辗转来到泸沽湖,让她们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带领她们走进摩梭人家,了解真实的摩梭文化。按照当地习俗,伊丽丝和伙伴总是带上礼物去家访。哪家有小孩子,她们就从德国带来漂亮衣服、水彩画笔和巧克力等礼物;哪家的老人眼睛不好,她们就从德国买来眼药膏和消炎药……每次从德国出发上飞机时,她们的行李都是超重。

  然而,就在伊丽丝的资助项目顺利推进的时候,她却时常感到头痛欲裂,多次莫名其妙地晕厥。1999年初,德国医生告诉她,她患了恶性脑肿瘤,最多只有两年生命……再次来到泸沽湖,伊丽丝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任何人,当地村民看到她经常头晕、头疼,就到“格姆女神山”采来草药熬给她喝。第二年,伊丽丝的德国医生惊喜地告诉她,她的病情没有出现新的发展,甚至有好转的迹象。伊丽丝高兴地说:“是爱创造了奇迹。”

  爱心还在继续。2006年,除继续资助摩梭女孩以外,伊丽丝还将关注摩梭文化传承和泸沽湖的生态保护。

  “但愿我老了以后能在这里安家。”望着炊烟袅袅的摩梭村舍,伊丽丝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本报记者李文静 文/图(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