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邹承鲁为何建议取消科技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13:54 南方网
  中国青年报网络版 李侠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全国社科基金与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日子,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又开始了一轮不知道希望有多大的角逐。面对一大堆表格与说明条款,笔者很有一些无奈之感。在填写的过程中不禁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谁有资格来管理这些数额巨大的科研经费?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科技投入主体仍是国家,当下国家采用的措施是委托代理制
,这些被指定的机构代表国家对科研资源进行分配,换言之,通过它们来体现国家的意志和目标。然而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个模式存在许多无法克服的弊端,导致科技评审演变为一种单纯的象征标志。

  现行的科技评审体制在资源分配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首先,无法抵制权力分配的影响;其次,无法杜绝关系分配的渗透;第三,难以回避声誉分配的光环效应。余下的才是真正意义上体现公平原则的科技评审分配,问题是经过这些利益集团的截流与瓜分,还有多少经费是用于真正的科技投入呢?

  去年邹承鲁院士等人曾撰文:建议取消科技部,虽然观点有些偏激,但是其中不乏一些真知灼见。另外,这些代理机构的大量存在,致使科研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一方面,一些机构拥有太多的闲置资源,另一方面,真正需求者又无法及时获得。再加上,由于不是专业的经费管理机构,很容易出现管理上的漏洞,造成宝贵的科技资源的浪费,如2004年报道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会计卞中,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不间断地挪用两亿多科学基金,而各类监督机构竟然毫无知觉,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个问题。

  中国自2001年以来,R&D经费已经突破1000亿元大关,如果2020年这个比例达到2.5%,那将是数额非常巨大的投入,未来谁来管理这些数额巨大的科技投入?谁又有这个能力和资格呢?

  鉴于当前的科研资源分配已经演变成精英与权威机构进行博弈的利益场,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极大地挫伤了科技共同体的积极性,笔者建议,我国应该成立国家科技发展银行,充分借鉴银行管理资金的成熟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评审体制中存在的上述弊端。

  比如对部分科技项目采用科技垫资与贷款的方式,有效地制止当前愈演愈烈的哄抢科技资源的现象,同时,降低国家单方面承担的风险,从制度上保证科技资源的节约与使用效率。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科研的质量与创新性。在操作层面来说,这种改革只是改变了以往国家分散的委托体制,变为一种集中模式。由于我国各高校与科研院所都有比较完备的科研统计机构,两者对接起来并不困难。这样改革的优点,也省去了大量低效甚至无效的评审,国家只需组织各方面专家科学地核定科研成果的标准即可。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