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浙商办学:百般滋味在心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14:43 新民晚报

  近几年来,浙商办校一所接一所。2005年度风云浙商之一的阮小明,他的宝石服装职业技术学校系列是跟西部省份政府合作的;三替集团的三替职业技能学校,从培养内部员工发展到了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群;而吉利集团的李书福办学似乎上了瘾,他名下已经有不同性质的学校5所,分别位于浙江临海、海南三亚和北京,而今年,他们又想争取在临海再办一所高等专科学院。

  罚款40万,学校还要办

  1997年吉利在临海圈了800亩地开始造车,其中拨了271亩用于办学——那个“学校”发展成了现在的浙江吉利汽车工业学校。

  “当时办学校属于违规的,公司因此被罚了40万。”

  罚钱不能阻挡李书福办学的道路,除了汽车工业学校,他又在临海办了浙江吉利汽车工业学院、浙江吉利技师学院。1999年李书福开始筹建北京吉利大学,2003年,他又建了海南大学三亚学院。现在吉利投入办学的资金已达2个亿。

  一个造汽车的公司办学,肯定有足够的理由。除了李书福要以人才赢整场游戏的观念,现实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据谢智福说,浙江省41所高等职业学校中,没有一所是汽车方面的。

  “我们公司需要大量一线工人,还需要高级技师、工程师、设计师,没有人怎么办?所以自己办职高。职高还好,但是办高校浙江做不到,所以办到了北京、三亚,但是几年之后我们发现远水解不了近渴。”

  谢智福说,他们在临海的几所职校,先后有5000人进入吉利公司,大多为一线技工;但吉利大学3届毕业生中,只有几百人进入公司就业。

  “所以今年我们非常想在临海建一所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在报批,还不知道结果。”

  为了办学,李书福跑到北京,为了啥?说到底都是企业缺人,缺各种各样的人。李书福的一句话挺让人深思:现在职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我招不到人,这是为啥?这中间的不对称,浙商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使劲填着呢。

  教材自己编,实践是重头

  自己办学校有个好处,就是知道要什么样的人,而且不愁实习基地。

  三替职业技能学校就是这样,负责教育的何小姐向记者介绍学校时说,“花艺培训班的学员可以去我们园林园艺公司的基地和花店去实习;涉及物业的工种可以去三替的物业楼盘实习,我们有十多个物业楼盘呢;空调维修安装、水电维修等学员可以去三替空调家电维修中心等处实习;而三替作为杭州最大的家政公司,所有家政学员更是不愁没实践……”

  吉利集团除了工厂,还投资几千万造了一个实习场,里头有各种车床、发动机等等设备。向外介绍时,吉利公司的人总不忘说:我们是前面学校后面厂。

  在课程设置上,这些学校也比较大胆:除了基础课,吉利的专业教材都是自己编的。

  李书福有句话,叫做“理论够用,实践为重”,所以他们的学员学习一年理论,第二年是理论加实践,接下来,实践的比重就越来越大了。

  优点是灵活,缺点少经验

  记者采访的一些教育界人士对浙江商人办学看法比较一致:这些学校的经营管理、课程设置非常灵活,对市场反应很快,培养人也很快,敢于实践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但毕竟企业、个人办学缺乏公办学校那样长期的经验和社会资源,起伏比较大。有的学校办得很好,有些则撑不了多久就倒了。

  杭州市教育局职教处的王处长告诉记者,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民办学校高峰时,杭州市区有职高班(部)十多个,现在只剩下2个,原因既有部门改制的,也有经营不善办不下去的。所以办学也不是想办就办,办了就能办好的。

  据浙江省人才市场对人才需求综合指数分析,2005年是浙江人才需求增长最快的年份之一,年均增长在30%以上。如果按这个趋势,2006年对人才的需求仍然十分旺盛。浙商这学办得虽然有困惑,有坎坷,但他们仍在继续前进。

  钱江晚报(钟慧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