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连续报道2:“读经”并非万能钥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14:53 金羊网-羊城晚报

  读经解决道德缺失?

  ■背了《弟子规》就一定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吗

  ■大家都束手无策时,便把“读经”当成救命稻草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邬老师认为,“读经”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并非万能钥匙。

  邬老师的儿子早把《弟子规》背得滚瓜烂熟,可仍然管不住自己。有时气得母亲大声责问:“《弟子规》是怎么说的?”小家伙赌气说:“不知道,忘了。”邬老师说:“这就是个例子,简单地背背《三字经》、《弟子规》并不能解决道德问题和做人的行为规范,背了,没什么太多坏处,但也没有太大的好处,如果孩子不愿意,徒增他们的负担。”

  邬老师承认,目前教育注重教书,没有做好育人,社会的道德水准提高不显著。但他反问:“背了《弟子规》就一定能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吗?为什么我们这么多年的思品教育、理想教育效果不佳?”邬老师认为,缺失的是养成习惯!“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一直是说教式的、贴标签式的教育,形式主义居多。而且脱离实际,不分年龄段,以至于有二年级的小学生问我:‘雷锋打不打得过孙悟空?’显然,我们灌输给他们的是他们弄不明白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只告诉孩子们好的思想品德是什么,没有告诉他们为什么,更不注重在他们的行为习惯中养成,或者说缺少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办法,使他们自然流露,自觉遵守。于是,教归教,听归听,做归做。”

  邬老师说,“读经”只是一种手段,《三字经》、《弟子规》充其量就是一种课本,并不能解决“如何养成”这一根本问题。更何况古时的人生道理也有不合当今社会的,教师如何与时俱进加以点拨并非易事。“大家都束手无策时,便把‘读经’当成救命稻草。其实,思想品德教育只有落实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才真正实现了教育目标。这需要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教育中,建立规范一致的教育制度、行为监督和奖惩机制,并且从小抓起,从小处着手,从行为习惯形成时就建立起正确的行为规范。”

  对于“经书精于语文课本”的说法,邬老师说:“唐诗宋词更易懂,更辉煌。”

  在珠海最早开展“读经”的拱北小学,又是如何看待“读经”呢?校长严红谈得更多的是“读书”,书中包括了“四书五经”。

  严红校长是教语文和德育的,她说,1997年她刚刚到拱北小学教书时,孩子们随地吐痰,随手从楼上往下扔东西。而读书使那些行为粗俗的孩子们变成了绅士、淑女。“上个学期我只见到一个孩子扔纸片。”

  拱北小学如何“修成正果”?据严红校长说,拱北小学是全省第一个取消“三好生”评比的学校,所有的学生都在追“星”!

  本报记者林丹通讯员叶少苏

  (Robby/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