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向而立之年的小皇帝们--社会化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16:41 常州龙网

  走向而立之年的“小皇帝”们—————社会化篇

  独生子女是不是“问题人群”?

  少儿期:受宠的独苗

  2006年1月的一天,21岁的小燕作为常州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突然感觉到了一种困惑——她被广州一家公司 录用,但签合同时却犹豫了,常州离广州那么远,以后谁来照顾自己?而父母的观点也一样:工作最好在常州。

  小燕的合同最后没有签。“长这么大,我还没离开过妈妈,走远了,我担心自己真的会哭。”

  专家认为,“独一代”是心理脆弱的一代,在成长过程中备受宠爱甚至溺爱。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使他们难以客观地 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们会经常性忘记自己已经长大。

  事实上,从童年开始,他们就是大多数家庭中史无前例的“独苗”,是全家的中心。家长们出于“独苗难栽”的心理 ,“万千宠爱于一身”,过度娇宠、无限满足也就不由自主地发生,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也被当成顺理成章。人们形象的称之 为“四二一溺爱综合症”,也叫具有现代特征的溺爱综合症。

  “独一代”的少儿时代,没有兄弟姐妹相伴,也就对互帮互助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长辈们一往情深的精心呵护,他 们视作理所当然。所以,当他们远离父母、直面社会的时候,很多人难以割舍掉那段浓浓的童年情结。

  

青春期:叛逆就是个性

  “我快要被我妈妈烦死了。”这是兰兰和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她讲起了她和母亲“斗争”的历史。“我喜欢班上的一 个男生,妈妈很生气。她每天到固定的时间都会给我打电话,说的也是一成不变的几句话,‘在哪儿’、‘在干什么’。她就 是担心我和男朋友在一起。你说多无聊啊!我真的烦死了。”

  最近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的孩子中,有超过30%都有过早恋行为。有意思的是,当社会上出现并流行起“早恋 ”这个词语时,也正是“独一代”们进入青春期的年代。兰兰所抱怨的事情,“独一代”中有很多人都曾抱怨过。

  曾经的社会流行语“代沟”,出现的背景大致也是在那个时期。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许多是“文革”期间196 6年、1967年、1968年的初中、高中毕业生。出于 “我们吃了苦,不能让孩子再遭罪”的普遍心理,这一代的父母 们宁肯自己继续吃苦受累,也决不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得比别人差。

  但家长的厚爱往往引发孩子的不满与抗争。已为人母的“独一代”小蔡曾两次离家出走。她说:“我知道父母非常爱 我,可她只是在物质上给我百般关怀,却不知怎样把更深层的爱给孩子。他们的爱让我一天比一天感觉到活着的沉重。”也许 ,只有当小蔡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她才会慢慢体会到自己父母当年的心态。

  其实,无论是“早恋”还是“代沟”,在刚刚成为社会流行语时,都包含有“挑战传统观念”的意味;而这些挑战作 为一代人的群体现象,最初是从“独一代”开始的。现在看来,当时的社会把他们称为叛逆的一代,并不是没有根据。

  青年期:我“独”故我在

  家住兆丰花苑的小阚今年24岁了,父母很想攒些钱给他买套房子等将来结婚用,可孩子偏偏不听,逼着父母拿出买 房子的钱给他买了一部车。“没有小车咱可以坐公交,没有公交咱可以骑自行车,可没有房子咱把媳妇往哪里娶?”邻居想不 通孩子的行为,天天唠叨着这档子事。

  在家中,作为“小皇帝”,第一代独生子女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呵护和宠爱。“众星捧月”的簇拥使他们个性张扬、 惟我独尊。因为在父母那里几乎没有遭遇过“拒绝”,所以,在第一代独生子女眼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就 这点来说,第一代独生子女是非常自我的一个社会群体。

  他们一方面抱怨成长中的孤独和寂寞,另一方面又缺乏一种友爱和包容。在他们的心里,有“人人为我”的渴望,却 少有“我为人人”的意识。在他们那里,你听到最多的词是“我”,而不是“你”或者“他”。

  较之传统观念,“开放”体现在对“独一代”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了:满意就留,烦心就走, 去留之间没有丁点的犹豫和停顿。

  工作上自不必说——“跳槽”经历,在“独一代”人的成长史上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在婚姻和爱情问题上同样如此: 他们不会为了迁就父母而结婚,更不会为了生子而结婚,他们只为结婚而结婚。在他们的眼里,婚姻是生活方式的其中一种, 而不是惟一的一种。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感觉,而不是别人的目光。

  他们的自我,表现在各种各样的“酷”上:那些烂漫的束绳裙、孩子气般的糖果色透明凉鞋、童话味道的渔夫帽,还 有那些卡通风格的斜背式挎包……他们还有过许多时尚的称谓:哈韩、月光族、啃老族、单身寄生虫、吃瓦片、丁克、新新人 类……

  成年期:成熟与转变

  “只要有他们在,就感觉自己没有长大。因为从小到大爸妈给我的感觉总是那么强大。什么要求都能满足,什么麻烦 都能摆平……”28岁的刘敏参加工作5年,除了工作的第一个月象征性地给家里100元,以后,她再也没给过父母一分钱 。

  但一件事情改变了她。前年夏天,父亲得了胃癌,瘫在了

医院的病床上。后来父亲走了。

  “妈妈一夜白了头,我当时感觉还没长大呢,爸爸就老了。”刘敏说,那个月一发工资,她马上给妈妈汇了2000 元。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她有了真切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以前春节,她都是和男朋友外出旅游,今年她却回了家,好好陪陪妈 妈。刘敏说,其实自己真正能做的很少。而妈妈最需要的就是我常回家看看。

  连袜子都很少自己洗的独生女苗苗,上个月当母亲了,她每天不得不面对嗷嗷待哺的儿子和似乎永远也洗不完的尿布 ,但苗苗疲惫的脸上溢满了幸福。与苗苗一样,曾被嘲讽为“小皇帝”的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目前每年正以数百万计的规模渐 次步入生儿育女的阶段,他们努力适应着养育自己下一代的“角色转换”。

  为什么独生子女长大成人后,自身原来的一些问题却不那样明显了?社会学家一语道破:社会有其公认的行为规则和 规范,随着独生子女逐渐长大,其社会化的程度加大,社会改造了独生子女们。专家的研究也表明,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社会化 发展是基本正常的,虽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他们并不是“问题人群”。

  事实上,在当今中国,由独生子女所构成的特殊社会文化群体,他们在人生信仰和社会理想上,都有着自己的价值参 照系和思维模式,他们有着多样化的生存状态。

  小景就是一个最好的注脚。他毕业没几年,从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成了上海一家美国公司的部门经理。他说:“ 人生的包袱里的东西很多:责任、理想、情感……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背负什么,每个人也可以选择丢弃什么。”

  “我将来可能不会结婚,也许会有好多次爱情,有什么关系呢,生活就是为了快乐……”这样的话,上几代人难以理 解;但是,“独一代”们说得很真诚。

  刘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