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近千电话打爆快报用工平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03:53 都市快报

  从1月4日起,快报推出“破解技工荒”系列报道。除了对技工荒的成因进行专业分析,请专家指出治本的解决之道;我们还特别推出用于治标的快报技工用工平台,为供求双方搭桥牵线,一个多月以来,我们的平台已接到来自全国的近千个电话,促成各劳务市场及招聘会的合作10多场,为企业解决招收技工人数3万多人!

  今天,历时一个多月的“破解技工荒”系列报道将正式结束,但快报关注浙江技工
荒的工作仍将继续———快报技工用工平台继续为你开通,热线电话:13516800000(开放时间9:00-17:00)。相关信息将在“浙江·新闻地图”版刊出,敬请留意。

  我们期待,这一个多月的探索,能为浙江破解技工荒提供一份参照和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

  “快报用工平台吗?能不能请你们帮忙发布信息:我们公司要150个缝纫工。”昨天下午,海盐汇杨服饰有限公司的金先生在电话里语气急切地说。

  昨天,快报用工平台接到的一半用工电话,都是急求缝纫等工种的服饰公司打来的,而且一个个都像金先生这样,一开口就是要100个、200个的。

  类似的喊渴声,在2006年初,在浙江这个块状经济大省的各个领域里,此起彼伏地响起。

  来自浙江省劳动保障科研院的数据显示,春节以后,85%以上的浙江企业需要招用新的技术工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

  为了缓解这一局面,快报从今年1月4日开始,推出“破解技工荒”系列报道,并特别推出快报技工用工平台。自用工信息平台开通以来,我们的平台已接到来自全国的940个电话。到平台自荐的技工有300多人,需要招收技工的企业有210家,而通过快报用工平台招收的技工人数已突破3万人!

  【破解技工荒·快报回顾】

  技工荒将持续一段时间

  快报用工平台将继续开通

  会印染技术的湖州瞿师傅被众多纺织企业争夺、义乌的胶粘企业通过平台在黑龙江找到了他们急需的专业技工……每天打进热线的,除了一些技工表示已找到新的工作岗位之外,最多的还是通过快报迅速找到了技工的企业。

  而各地的劳务部门也在用工平台开通之际给予了多方支持,衢州的劳务会不收分文摊位费,安徽的技工招聘会专门在快报的牵线搭桥下为浙江企业开辟热线,而劳务大省河南孟州市劳动局在看到快报的报道后,特地致电快报,透露了今年河南缝纫工储量已经不多的最新情况。

  在这一个多月里,快报用工平台接到了很多感谢的电话,同时我们也要感谢很多为破解技工荒出力的单位和个人,谢谢各地市的劳务市场的通力合作及省外劳务市场的帮助,还有帮助快报向全国发布消息的新浪网……谢谢他们为浙江的和谐发展出人出力。

  今天,“破解技工荒”系列报道将正式结束,但快报技工用工平台继续为你开通,热线电话:13516800000(开放时间9:00-17:00)。

  【破解技工荒·专家视角】

  民工慌是个新问题

  必须加快民工向技工转化的速度

  浙江是一个用工大省,在破解技工荒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个新现象。浙江省劳动保障科研院院长陈诗达说:拥有专业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上实现就业并不难,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而文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技能的一般体力劳动者的就业却不容乐观。从我省2005年第四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结果来看,真正有专业技术等级的劳动力比例不高,仅占总量的39.47%,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很大,最小的为1.93,最大的为4.31。2006年开春以来情况也大致如此,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存在严重失衡。

  大量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外徘徊,得不到让他们“出力”的岗位,陈诗达把这个新现象称为“民工慌”。

  “技工荒和‘民工慌’的同时出现,揭示了我省经济发展正面临有效劳动力资源不足的瓶颈,开始出现普通劳动力的结构性饱和和局部的有效劳动力短缺相互交织的问题。”陈诗达认为,这种似乎互为悖论的两个现象同时出现,实际上是“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转变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个局面,“要破解这一难题,除了企业要在弘扬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这一截流层面上多下功夫,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必须要重视人才的‘浙江创造’,加快民工向技工转化的速度。”

  对员工的培训

  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催化剂

  长期以来对技工力量的培养不足,以及技能培训与实际市场需求不相匹配等问题已经严重显示出来。一方面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自身又出于成本考虑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破解技工荒,根本出路是要提高劳动力资源的人力资本存量,满足劳动力市场的有效需求。

  政府要制定适合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企业要重视员工的技能培训,根据自身的实际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培训的专业和工种,以培训促发展。虽然对员工的培训投入短期会使劳动力成本上升,但从长远来看,它又会成为促使企业自主创新的一种催化剂。目前80%的就业岗位是民营企业创造的。民营企业虽然发展快,但大量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技术含量低,没有自主品牌,长期以来靠低工资成本扩张。因此,我省企业必须开发自主核心的技术,创新自己品牌,发展自己的产业服务体系,通过技术进步来推动经济增长。企业效率的提高是保护农民工利益的基础。此外,作为企业,应该看到“早投入,早受益。”这既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声誉,又能从根本上增强企业凝聚力,解决技工短缺问题。

  应对技工荒有些好做法

  快报为你总结总结

  ■截流范本———织里,留人先留心

  危机之中,整天守候在车站高价争抢外地车工的“童装之都”织里镇的老板们,终于摸索出了“留人先留心”的门道。

  “在我的企业里,90%都是老员工,60%技工是从珠三角来的。”织里镇一家制衣厂的吴老板说,做老板的要以心换心,以诚相待,这样,老员工又会带来一些新员工。2004年,厂里只有3个来自东莞的车工,而到2005年,一下子吸引了60多人。

  留心第一招:让员工吃好

  这“留人先留心”的第一道功夫,便是实施分餐制。以前,制衣厂的员工都是6人一桌,5个菜,霸道一点的抢得多,吃得也多,那些抢不到的员工憋着一肚子气,不高兴了,拍拍屁股走人。

  看似小事,可做老板的一点马虎不得。吴老板算了一笔账,实行分餐制,伙食费得多出一倍,但换来的是回头率,比起招不到技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要好多了。分餐还有个好处是,避免肝炎等传染病的传播。吴老板在织里镇最早开始实施“分餐制”,后来许多企业纷纷效仿。

  留心第二招:让员工住好

  技工的住宿条件现在也大不一样了。在酒店式的小套间里,有淋浴、卫生间、电话、空调,夫妻还可享受套房。“最大的变化是,挣钱不再是技工外出的惟一目的,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轮到技工们面试老板了,签合同前,技工们要先到厂里实地考察一番。”吴老板说。

  东莞来的车工,刚来时还不适应织里的气候,容易流鼻血。几个车间主任,到田里去挖草药。“吴老板说,珠三角的服装厂开出的工钱和浙江差不多,但不包吃住,去年,技工人员大批流失之后,当地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我们只有做得更好,才能留住他们。”

  留心第三招:关注员工的精神需求

  蓝领人才是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筹码。织里镇镇政府一位官员总结织里老板手握筹码的关键点,即越来越充满人性关怀。

  新民制衣厂有限公司的陆老板,大年初六开始上路,开车到安徽跑一圈,去慰问企业员工的家属,给大伙拜年,送红包;今童王制衣厂的濮老板,厂里建起了篮球场,乒乓球室,逢年过节搞晚会,派送小礼品,花样年年翻新……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开源范本———用工重地,先建学校

  “要造车,需要大量人才的支持,尤其是高级技师技工,所以吉利造车,首先不是建厂,而是建学校,没地,我就用工厂的地来建学校。”吉利集团,这个浙江造车的排头兵,就是在掌门人李书福这种就算罚款也要把学校先建起来的思想指导下,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汽车业的“浙江制造”。

  培养第一招:在企业里建学校

  从手工敲打出第一辆“吉利豪情”,到“中国龙”———中国第一款跑车“美人豹”的第三代产品亮相法兰克福车展;从简单模仿到插手汽车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出汽车自动变速箱的背后,是从吉利教育中心和北京吉利大学源源不断输送到吉利生产线的自产技师技工。“可以说吉利造汽车,完全靠这支力量。如果没有这支力量,吉利汽车是造不好的。”

  “浙江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面临全面战略转型这样一个历史阶段。作为浙商,怎么样来适应这个形势,我觉得我们在人才上下功夫肯定没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书福这样忠告自己的浙商同行们。

  培养第二招:在学校边建工厂

  据了解,在宁波,当地支柱产业之一服装业的一些企业纷纷与当地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班等合作。工厂与学校联合起来,把工厂车间开到学校附近,工厂为学校提供学生实习的场所,这样工种的需求与教学密切挂钩,学生学的东西也很切合实际,一毕业就可以很快上手工作。(记者刘徽见习记者李欣阳 都市快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