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净水法”让河湖荡碧波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08:04 扬子晚报 | |||||||||||
在“山、水、城、林”四美俱全的南京,市区的河、湖就是南京的“秋波”。为了不让“秋波”因水体污染而黯淡无光,日前,有关部门开始在玄武湖大量投放鱼苗,去吃湖中的蓝藻……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类似放鱼吃蓝藻的“生物净水法”在南京的重要河湖水域已经陆续实施。“生物净水法”效果如何?记者昨天进行了探访。
玄武湖 重建失衡生态链 第一步放鱼吃藻 连日来,南京在玄武湖大量投放鱼苗,预计要到本月底,计划中的3.5万斤鱼苗才能投放完毕。该市园林部门人士表示,此次耗资20万元投放鱼苗,不仅仅是为了让这些鱼去吃湖中的蓝藻,更深远的目的是治理修复玄武湖被破坏的生态链。 近年来,受玄武湖隧道和九华山隧道开挖施工的影响,玄武湖的水体环境受到很大影响,水生鱼类大幅度减少的同时,挺水植物芦苇、菖蒲,沉水植物金鱼藻、苦草、菹草等都变得十分稀少,而以蓝藻为代表的漂浮植物却大量滋生,湖水的富营养化十分严重。此次放鱼苗,表面上看是消除蓝藻,缓解水质的营养过剩,但更重要的目的是修复断裂的生态链,重建湿地生态平衡。因此,他们投放鱼苗的数量和时机都很谨慎,如果投放过多,或者繁殖过快,还会打捞清理一部分。具体保持在什么样的水平,需要专家进行评估。 据了解,此次整治玄武湖水体环境还有一系列措施,例如补种湖中缺少的水生植物,有关部门已经邀请南大、农科院、湖泊研究所的专家进行研究。3月中下旬,湖里将增加80亩荷花、鸢尾草。玄武湖公园还将与周边公园联手规划,恢复被损坏的陆地植物。 内秦淮河 水生美人蕉受冻 依然春风吹又生 为净化河道,内秦淮河逸仙桥—大中桥段去年作为试点,尝试通过种植水生植物的方式来治理污染和修复景观,而所选的植物包括四季常绿的鸢尾草以及水生美人蕉、水竹等。一个冬天过去了,这些水生植物是否依旧青翠碧绿? 昨天下午细雨霏霏,记者来到大中桥,极目远眺,进入眼帘的却是一片枯黄,两岸的“浮床花卉”就像两条黄带沿着内秦淮河两岸铺展开去。绿色的种植带上,鸢尾草以及水生美人蕉、水竹等植物大多已经枯萎,1米长的枯叶铺在河水中,曾经随处可见的“红肥绿硕”的美人蕉等挺水植物已无法分辨。在河道东岸曾经栽种的睡莲等浮水植物,也已不见踪影,只是依稀在水下看到败落的枝叶。而在河道西侧截流沟上搭建起的方形木制槽里,绿篱植物和紫藤等也是一片枯黄。 记者了解到,内秦淮河试点的800米河道上有4000多盆水生植物,就像是一个个浮动的小岛,通过栽种生存能力强、根系发达的鸢尾草、睡莲等水生植物,靠富营养化的河水生长,生长的同时,其根部能有效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凝聚水中的悬浮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而眼前的“残花败柳”究竟又可以对河道净化起多大的作用?在河边已生活了6年的河道清洁工告诉记者,眼前的水生植物并没有死去,只是冬天的寒冷已将植物的叶子打黄,但这些植物水下根系非常发达,开春气温回暖后,它们的长势将会很旺,绿色也会重新回来,到时只需要将败落的叶子修剪掉就可以了。 6年来,内秦淮河水质的确是趋于好转。不过专家认为,这种改善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引水冲洗产生的效果,靠水生植物治污还是很有限。在水环境治理问题上,还需专家充分论证,减少盲目决策,才能尽快发挥效果,从根本上改变水质。 南湖 螺蛳河蚌投湖中 水质明显有改观 对于南湖地区的居民来说,拥有一个环境优美、水质良好的湖景公园是生活中的一大幸事。南湖公园免费对外开放已经一年多了,改造后的南湖目前水质究竟如何? 昨日,记者走进南湖公园看到,整个南湖笼罩在蒙蒙细雨之中。目前,改造的南湖水质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对南湖有着深厚感情的建邺区环保局副局长鲁亚芳称,她从1997年开始就对南湖水体进行逐年监测,每一年的监测结果都让她难受。当时南湖的水质只能达到劣六类,水的透明度只有20多厘米。2004年10月,南湖公园建成,他们对南湖公园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跟踪监测,发现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变,基本在三到四类之间。由于南湖自清淤之后整个生态系统被打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去年曾将150斤螺蛳河蚌投放南湖中进行生态修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按照当初建邺区环保部门的建议,南湖将通过建立人工湿地系统形成水体的循环生态自净,并形成景观,但在实际建设时并没有被采纳。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南湖还不能称得上活水公园。当然,仅靠河蚌、螺蛳还是不够的,以后环保部门将会放入各种生物用来恢复南湖的原生态系统。本报记者 金震寰 王娟 王宏斌
内秦淮河上,鸢尾草、水竹等沿河铺开,专司净化水质。 王娟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