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爱心券”的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09:11 解放日报

  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在华东师范大学学生活动中心的一间小屋里,不少留校的贫困学生正在凭价值 100元的“爱心券”选取自己需要的物品。这个社会捐助接收点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和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建立,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爱心屋”。

  “爱心券”的发放,体现了上海慈善理念的某种变化。与以往大规模公开发放样式单一的过剩物品不同,今天的上海正在逐步改变让困难群体感到尴尬的慰问方式,“送温暖
”的方式从“被动接受”变为“自主选择”,体现了对受助人人格的尊重,这是一种可喜的变化。

  进一步看,“爱心券”作为一种对困难群体的帮助形式,实际上又是一种实物货币转移支付的手段,这是一种经济杠杆模式。它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通过让受助人各取所需,保证了物品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避免了浪费,提高了“慈善效率”。其实,困难群体的需要千差万别,他们究竟需要什么样具体的物品和劳务,旁人恐怕对此并不了解,所以最好让他们自己作出决定和选择。这不仅是对人格的尊重,还体现了让市场配置资源的要求。

  王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