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江阴:让华西经验成为普遍实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09:27 扬子晚报

  江阴的“地产名牌”华西村,在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是全省乃至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典范。“十一五”期间如何让华西经验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在江阴全市农村形成普遍实践,是江阴市委、市政府正在推进的历史任务。年前,在学习华西统筹发展新经验现场交流会上,江阴市委书记朱民阳对记者说,江阴要在新起点上实现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全面小康,核心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果农业不做好,农民不富裕,农村不先进,社会是不可能和谐的。
今天我们学习华西经验,就是要真学,真懂,真用,抓规划布局、抓帮扶带动、抓社会保障、抓农民增收,多管齐下,江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又快又好。

  在江阴各镇采访,记者感受到党委书记规划意识很强,城乡统筹规划成了规划的重中之重。工业经济是江阴的强项,现在农民的年收入8539元,其中6000多元是依靠工业。但书记、镇长都说,江阴资源匮乏,传统产业占比较高,环境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整合提升农村工业集中区,才能为农村经济的集中集聚集约打造平台。2005年,江阴全面统筹城乡规划,把988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最大限度地集聚、整合和统筹城乡资源。编制完成了城镇布局规划、镇村布局规划、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详规等12个规划,实现规划的全市域覆盖。在推广华西村统筹发展新经验的过程中,江阴突出农村“三集中”这个重点,坚持规划定点、行政推动、市场引导、群众参与,去年完成云亭、霞客、周庄等镇30个行政村的调整试点工作,撤并自然村102个。目前,全市集中居住人口(市区、镇区)达到63.99万人,集中率为54.69%。今年将基本完成3000人以下行政村的调整优化工作,撤并自然村140个以上。在完善新型农村居民点建设的同时,加快建设一批地方特色浓郁、功能配套齐全、交通便捷畅通、生产生活便利的农村新型社区。

  积极开拓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富帮穷、共同富裕的新机制。据介绍,江阴的村级经济总体来说领先全省,目前305个行政村中,村级年开票销售收入在5亿元以上的村有30个,超百亿的村有4个。但是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全市还有一批村村级收入低于50万元。比照华西帮扶薄弱村的经验,江阴首先筛选年开票销售收入在5亿元以上、村级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富村”与经济相对薄弱的村“联姻”,促进60个经济薄弱村脱贫转化。二是加快推进行政村优化调整。以地域相邻、规模适度、村民自愿、组合优化为原则,以规模并大、实力并强、班子并优为目标,实现强强联合、以强带弱、优势互补。三是加大市镇两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大集团、大企业向薄弱村发展。以建造标准厂房、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形式,增强经济薄弱村的自我造血功能。江阴工业强,经济强,土生土长的企业对农民有感情。江阴阳光集团在新桥投资了1万亩生态农林园,每年1到2亿对农业的投入,一举让当地农民收入翻倍;长江村工业反哺农业后,188户家家住别墅。有了这些成功的范例,江阴计划到“十一五”期末,村级收入在5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全部实现脱贫转化。

  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一核心环节,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使群众从农业产业链拓展和非农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收入。据悉江阴去年落实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1000万元,华西现代农林科技示范园、阳光生态农林园、青阳都市农业示范园等8个重点园区全面启动,全市农业规模化经营口比重达到了46.84%。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共组建各类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5家。今年,江阴将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确保1.2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同时抓好农民培训,全年将培训农村劳动力1万名以上。积极发展“房东经济”,增加农民的资产租赁收入;创新土地流转形式,提高集体资产管理水平,拓宽农民资产性收入来源渠道,计划新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和村(组)股份经济合作社各10家以上。

  着力构建坚实的保障“安全网”。先后出台了社会保障扩面、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对农村低收入户扶贫帮困等3个文件。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7.3万人;11.6万名老年农民开始领取基本养老金;近22万人享受历次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去年财政累计安排农民增收减负和帮困资金4.5亿元。据介绍,今、明两年将由财政拨付12个亿,用于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历次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等五道保障线。计划到2008年,实现城保、农保、历次被征地农民的保障三个100%覆盖。城市保险参保人员40万,农村参保人员达20万,历次被征地农民28万,三数相加共88万,达到真正意义上全覆盖。

  记者戴仲燕薛颖旦江锡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