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省政协委员曹郁热切期盼--把河北民歌打造成文化品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09:52 河北日报

  “正月里正月正,小妹妹来观灯,大街上人儿多,踩了我的脚后跟……”

  哼着民歌《观灯》的调调儿,省政协委员、省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曹郁心中热切地期盼,这些河北民歌能在燕赵大地上越唱越响。

  曹郁的民歌情结是打儿时开始的。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十里八乡流传着不少民歌,
他从小就爱唱,像大家熟悉的《小放牛》、《小白菜》、《回娘家》、《放风筝》等。可是长大以后,他却逐渐发现,民歌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淡忘,能说出几首或者能唱出几句的人少之又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对河北民歌更是知之甚少。

  去年,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一结束,曹郁就开始琢磨,要在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提出什么提案。5月份时,他和省内一些搞音乐的专家朋友一起聚会,席间有人提到正在整理改编河北民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政协委员的敏感,让曹郁马上感到这里面有“料儿”。于是他开始着手调查河北民歌的状况,并多次和专家们交流、探讨。在这次“两会”前夕,完成了一份题为《充分发挥河北民歌在建设文化大省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我省文化事业和产业更快更好发展的建议》的提案。

  曹郁向记者介绍说,我省是民歌大省,仅收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的河北各地民歌就有1200首,而这还仅仅是河北民歌中的一部分。大量的河北民歌散落民间,没有被挖掘整理,面临逐步消亡的命运。民歌是老百姓最原始、最传统、最朴素的抒发情怀的艺术形式。河北民歌以其憨直畅爽的艺术特征,在民族艺术宝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多年以来,这些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河北民歌却不大为世人所知,在许多大型表演场合以及我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很少听到河北民歌的声音。

  曹郁认为,民歌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能发挥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山西、陕西、山东、湖南等省相比,我省在打造民歌这一文化品牌上做得远远不够,不仅没有把它们整理改编成可供演唱的传世作品,更没有进行必要的宣传推广。由于历史的原因,我省相当数量的民歌存在着内容陈旧随意、段落参差不齐的问题,必须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遵循民歌特有的艺术规律和语言特色对其进行全面彻底的整理改编。目前,我省一些专家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将十集《河北民歌》整理改编完毕,建议省委宣传部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其录制工作,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使我省这项文化工程尽快完成,把河北民歌打造成我省的一个文化品牌拳头产品。《河北民歌》录制出版以后,还应适时进行必要的宣传推广工作,如通过举办民歌演唱会、文艺晚会,进行巡回演出、对外文化交流等,让河北民歌深入人心,世代相传。

  本报记者 霍晓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