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政协委员直击三大民生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10:40 江南晚报

  记者吴军汪自力

  看病,怎样才能不难

  【百姓心声】市民老程和大家聊起如今的生活,蛮开心的,真可谓不愁吃不愁穿,唯一担心的就是生病。看病不光麻烦,花费贵,还得寻医院、托医生。她说,有次看个感冒
就花了200多元,开个小手术就得三四千元,虽说有医保,但不能报销的钱还得从微薄的退休金里掏。她希望大医院的价格能降下来,而社区医院的档次能够提上去。

  【委员观点】三方面改革缺一不可陈瑞华委员直抒对看病难、看病贵的想法。陈瑞华表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必须从体制上改革。政府加大公共投入,建立有利于医院改革与发展的筹资机制。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一定要靠公共资源的配置来实现,依靠政府投入为保证,改变目前非营利性医院拼命在营利的局面,改变医院依靠药品和行业技术垄断来牟利的做法,进一步遏制资源浪费和医疗费用畸高的趋势。政府集中办好少量公立医院,适度提倡医疗市场多样化,资金投入多元化。改变大医院一统天下,门庭若市,其它医院门可罗雀的现状,形成各类医院公平、有序的竞争氛围,最终以优质、低价取胜。要健全和完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引导区级医院向社区和农村转轨和延伸,经费、人才向他们倾斜和流动,使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各尽其能,各负其责,实现分级服务、便民服务、优质服务。

  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还必须从药品、医疗器械等流通环节上改革。“以药养医”是长期以来难以逆转的不良现象,也是“看病贵”的一个深层原因。她认为,医疗改革必须和药品等改革同步进行。要理顺药品、器械等定价机制。减少药品采购中间环节。政府部门应从整个流通环节来抓药价,要将药品器械等在流通过程中价格的空间压缩到最小限度,真正让百姓得益。

  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还必须从医疗保障上改。建议扩大保障面、提高保障率。我市城区约有3万多非工、非农老年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220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但仅限于大病住院保险,没有落实门诊医保。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分配的公正公平不断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提高医保水平,另一方面在政策上向农村倾斜,加大投入,提高大病住院结报率,并逐步解决农民门诊医疗保障。还要建立救助机制,通过财政拨款,社会募集、爱心活动等筹措资金,建立基金并不断扩大,通过慈善医院、平价医院等用于困难地区、孤、寡、残和毫无经济收入或困难、破产企业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退休职工的医疗补助,大病保险和紧急抢救,以解决弱势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农村医疗必须给予重视华博雅委员则对农村的医疗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市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呈大规模豪华化发展,而乡镇发展缓慢,全市乡镇卫生院床位总量逐年下降,城乡公共卫生资源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卫生服务综合能力相对较低,农村慢性非传染性患病率和急性传染病发病率有所上升,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引发了职业危害加剧、职业病发病明显上升的新情况。为此,今后农村要坚持以初级卫生保健为龙头,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从加强农村卫生三级网络建设、创新农村卫生服务模式、完善农民健康保障制度入手,着力构筑农村预防保健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三大体系。特别是要实行农村医疗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以政府为主开展医疗救助,真正解决好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高农民健康生活水平。

  进一步推进慈善医疗王竹平委员在2005年末与民政、卫生、财政、慈善医院有关同志赴深圳、广州、宁波、上海学习,提出以下建议:全社会要增强对慈善医疗救助人群的慈爱之心,特别是卫生系统人员要对之充满同情,树立奉献精神,检查、用药、治疗要千方百计为病人着想节约开支。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我市两级政府的财政拨款每年440万元,慈善募捐每年用其利息为160万元,与广州、宁波等市相比投入明显偏少。慈善医院的性质应定为真正的公益性医院,应以慈善医疗救助为主要业务。应做到政府支撑为主、社会各界支持、医院自我开拓牗允许慈善医疗救助以外的业务为补充牘。要进一步理顺慈善医疗救助的工作机制,向廉价医院方向发展。

  住房,谁来关注弱势群体

  【百姓心声】家住丽新路五十年代老式“新村”的张先生和记者谈起“两会”,希望能把低洼地区的改造问题提一提。

  他们家住的那一带,大都是附近纺织厂的退休职工。

  子女“有本事”的,早早搬走了,只留下些“老弱病残”留在设施不完善的住宅区里。

  若是遇上雨水多的黄梅天,一楼几乎家家要泡在水里。

  更惨的是一些家庭,一共才四五十平方的房子,儿子要结婚但买不起新房。

  【委员观点】低收入户住房难政协委员许建樟在这次会议上有个关注弱势群体住房的专题发言,他认为,目前无锡新的住宅区层出不穷,某些阶层的人士三五年换一次房。“十一五”提出的住房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要达到全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0平方米的现代化水平。但我们切莫忘记,目前老城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的家庭还有3万多户,仍有近5万户住在缺乏卫厨设施的简陋住房里。低洼地区危旧房改造也不容乐观,夹城里、三里桥、丽新路、周山浜等地区需要改造的房屋仍有150多万平方米。因城市急剧扩张而形成的广益、黄巷、南站、扬名、山北、蠡园、蠡湖、荣巷地区的“城中村”现象十分突出,影响人口近20万,居住条件亟待改善。近年来,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市委、市政府作了大量工作,可我们还是感到经济适用房造得太少,而且许多人都误以为经济适用房只能用于拆迁安置,只有拆迁户才能享受。即使如此,拆迁过渡仍要二三年的功夫。在廉租房提供上,政策规定是给钱、给补贴,或政府给房,目前享受到廉租房政策的,无锡只有2200户,门槛还是太高。

  其中真正给了房子的,只有五六十户。住房供应上的结构性矛盾,势必影响整个和谐社会的建立。

  四条建议促改善让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改善居住条件能力的群众,也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这必须引起政府的关注。而大片棚户区、低洼地带的改造,只有依靠政府的力量。一是细化经济适用房建设、销售的具体措施;降低廉租房的审批条件,扩大廉租房政策惠及面。可以考虑修建或收购成片的小区供廉租,或全部由政府买单提供给特殊人群。二是在适度控制非住宅和高价位商品住宅建设的基础上,着力增加普通商品住宅、小户型商品住宅、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供给,提高其在市场供应中的比例。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开发建设租赁型普通商品住宅,引导中低收入家庭通过租赁方式解决住房问题。三是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建立和完善公开透明的房产网络,定期发布有关土地拍卖、房屋开发和销售的真实情况,采取经济手段防止一些房产开发商哄抬房价,并作为考核各级政府业绩的重要内容。四是加强老新村整治的投资力度。改善老新村人居环境,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养老,何时让人心安

  【百姓心声】已经定居美国的李女士眼下最担心的就是年逾古稀的父母。

  父母亲生活在一家大单位的家属院里,随着企业的产权变化,家属院也越来越破败。食堂、浴室也不对老人开放了,看病得挤车、排队,老人的生活可真让她担心呵。

  【委员观点】老年事业要勇闯新路张夏委员因为工作的缘故,一直关注着无锡的老龄问题。他认为牞无锡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全国平均水平提前16年,全市60岁以上人口已达80万,人均寿命已达78岁。到2010年60岁人口将超过100万,5个人中就有一名老人。无锡老年事业目前的水平还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表现为养老机构规模小、设施较简、功能单一,大部分只能提供吃、住的最基本服务;还有少量老人生活比较困难,在苦度晚年,目前全市农村老年人享受社保的仅20%左右,某镇甚至每人每月只有养老金40元左右。

  张夏认为,这些年来,无锡的养老事业的投入和发展有目共睹,但目前要解决的是规章制度分散的问题,据他调查,近20年无锡关于老人的文件发了8个,但基本上是有关部门根据本部门、本地区、不同对象、不同水平制定的,一旦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整个社会的协调落实就要大打折扣。在《社会保险法》出台前,无锡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规范养老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制定切合实际的行业标准。建立覆盖社区、不同档次、适应老人需求的养老服务机构。根据无锡经济发展的状况,走出一条全国率先的新路是完全有可能的。

  社会力量养老加强扶持此次,政协向市民征集提案线索,最后经合并归纳的382条线索中,直接涉及老年问题的就有32条。在委员们的正式提案中,孙世钊等人提出“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解决‘边缘人员’参保问题”,要求把无锡城区的3万无经济收入,既不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也无法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且无医疗保障的老年人列入社会保险;吴仲妹提出“加强政策扶持,促进社会养老事业发展”,提出无锡目前在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方面的政策支持还不够,影响了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积极性。希望政府能对民办养老机构按床位以每年或每月的不同形式给予一定的资助。加强对不同服务类型和服务内容社会养老机构的监管,实行分类管理。对于一些社会知名度较高,影响力较大,服务对象较特殊的养老机构给予特殊扶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