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些代表委员呼吁:让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唱“主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7日10:57 河北日报

  ---九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无研发机构三块巨石堵塞创新"泉眼"待打通

  本报讯(记者翟楠楠、张丽辉)“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九成未建立研发机构,八成左右未开展研发活动,新授权专利中仅有两成来自企业———企业在自主创新中仍是‘配角’!”省科协副主席刘秀华委员手中一份不足千字的资料,分量却着实不轻。

  让眼前利益眯了“眼”

  “市场经济大潮中,我省企业逐步具有了自主创新意识,并开展了一些创新活动,但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还没有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技术创新主体。”刘秀华委员告诉记者,“十五”期间,我省技术创新硕果累累,获得了不少国家级科技奖励,然而,这些创新成果却多集中在高等院校,且占到了全省获奖总数的53%。

  “有的企业只重视眼前利益,不注重科研力量的培养,往往直接引进成套设备,把主要精力和财力用于市场运作和价格拼杀上,在自主研发上舍不得投入,结果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得不偿失。”她认为,我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自主创新意识不足、研发机构不健全和缺少相关扶持政策,是堵塞企业自主创新活力“泉眼”的三块巨石。因此,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需要从政府、社会和企业三个层面入手,建立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保障机制。政府提供政策与制度保障,社会提供氛围与转化保障,企业提供人才与组织保障,三个层面分工合作,形成一个以市场为基础,政府引导、社会倡导加企业主导的自主创新保障体系。

  中科院院士、河北大学生命科学院名誉院长宋大祥代表介绍说,一些发达国家80%的科研工作都在大企业中完成,但我国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较少,研发能力不足。在产学研结合中,企业基本处于从属地位。他认为,应健全政府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实验室或研发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研究开发。这样既可促使科研直接面向企业的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和产业转化,又可更高效地利用科研资源。

  让创新成为“自觉行为”

  “自主创新的能力不仅在于能产生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和市场开拓。”华药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贺建功委员认为,企业具有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先天优势,有直接面向市场并了解市场需求的灵敏机制,有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的条件。因此,企业应该而且也最有条件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并使之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一种“自觉行为”。

  前不久,华药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目前正在申报和进入临床阶段、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就有四种,自主创新已无可争议地成为指引企业发展的“航标”。

  “要想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企业发展,首要的任务是改革。”贺建功委员认为,必须通过改革为企业自主创新消除体制障碍,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特别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为技术创新“注活力,保后劲”。同时,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并设立专项基金扶持,促进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加强研发机构与企业合作,推进企业技术更新,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建立和完善财税政策激励机制,对创新能力强、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在政策上、资金项目上予以重点扶持;大力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