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评论:从细节上培育社区公共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8日06:00 光明网

  近日,北京亦庄出了个新鲜事儿,当地居民自发组织了一次“民间春节庙会”,他们利用某小区会所办起了“跳蚤市场”,60多个家庭集体摆地摊售卖闲置生活用品,8个社区的500多位居民被吸引而来(2月13日《新京报》)。

  一个小小的社区庙会,看似普通,却有着很深层的内涵。因为在社区庙会上,商品的买卖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社区居民能籍此得到一个沟通交流的方式,让大家由陌生
变得熟悉,现实中,这样的沟通方式实在太匮乏了。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

商品房建设突飞猛进,平房区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现代化的居民小区。居民小区里,每家每户都成了一个高度独立、封闭的“王国”,家家铁门紧闭,老死不相往来,不仅大人见面形同路人,就连许多小孩子也不会自发、随意与别的小孩嬉戏。

  可以说,居民小区的生活中,有一种无形的高墙,横亘在邻里关系里,私人空间变得无比神圣,但与此同时,公共交往和生活却极度萎缩。人们常说,社区要自治,社区要和谐,但是,一个社区如果没有了公共生活,没有人际对话的空间和沟通交流的渠道,甚至人人行同陌路,那么当然就谈不上自治与和谐。

  在许多北京人的记忆里,过去住平房虽然环境较差,但生活的味道却很浓,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可以随意地与他人寒暄交流,社区里充满了家居、邻里、亲情的气息,每个人都会得到大家的关注,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关心别人。而现在住在有着健身设施、球场、游泳池、高级会所的现代小区里,人们却失望地发现,原本平等、自由、质朴的交流空间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彼此封闭和设防的精神世界。

  中国的

传统文化中缺少一种横向的、外向的、自主的公共性,因而,在使国家走向文明强大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更多地学习和补充这种公共性。因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可以在公共生活中以言辞和行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纵观人类历史,正是在公共生活的训练、实践和反复博弈中,产生和升华了以自治、自律、人道、公益、责任、互助、个性自由为底蕴的公共精神,这种公共精神构筑了公民社会的基础,不断推动国家的进步。

  长期以来,丰富的社区公共生活一直是北京社区建设的一个弱项,虽然近年来,北京一些社区出现了居民自发组织的日常性交流活动,如社区聚餐、社区party等,但是这些活动不仅太少且方式单一。在国外,社区公共生活的内涵却非常广,它囊括了政治、文化、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社区的公共生活与城市、甚至国家的公共生活脉搏紧密相连。因此,北京城市社区公共生活的拓展空间是很大的。

  而要想让居民走出家门,回归社区生活,这是需要多方面细节上的推动。在市民层面,需要公民意识的唤醒和公众参与意识的普及;在政府层面,需要政府充分认识社区公共生活对于城市和谐的关键作用,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在法律层面上,需要一些强制性立法,例如规定新建小区必须有社区公共生活的配套设施,如社区

图书馆、社区会议中心等。

  社区公共生活一旦形成并丰富,那将推动一个城市共同的价值取向,以及共同利益和感情的形成,而这,正是体现一个城市气质与精神的重要标志。可以相信,北京城市社区出现的各种现代公共生活的萌芽将在各方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总有一天,民间庙会、社区party等将不再成为一种新闻,而只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