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为战友守墓36年? “感动中国”知青陈健遭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8日06:24 荆楚网-楚天金报

  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 事件回放:1969年8月15日,在黑龙江逊克县双河村插队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两根电线杆),跳入洪水不幸牺牲。在那个时代,金训华的名字和雷锋一样响亮。

  2006年2月9日,在央视播出的盛大颁奖典礼上,当年和金训华一起跳入洪水的陈健当选“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此前媒体报道,洪水中金训华托了陈健一把,陈健于是许
下诺言,留在那片土地为金训华守墓36年,并为此“放弃了梦想、幸福和亲情”。那一晚,陈健这个名字感动了中国。

  然而,就在亿万受众的心被撩动的时候,近日,有人提出质疑———陈健为金训华守墓36年的事实是否成立?

  扫墓还是守墓?

  知青朱伟明、金训华、陈健、黄德明、金训华的妹妹金士英,于1969年5月底一起到黑龙江双河大队落户。金训华生前身后的事都是他们亲历的。2006年2月11日,朱伟明对记者称,对陈健的报道“太离谱了”。

  同去的知青们称,根本不存在一个“为战友守墓36年”的故事。

  “如果他真的每年都回去扫墓,我们也认可了,可问题是他没有。”1998年才离开黑龙江回到上海的黄德明说。“至少1979年我离开双河大队以前没见到他回来扫墓。”朱伟明说。

  “他是最早离开的一批,报道说他最后一个离开。”朱伟明说:“陈健离开双河村以后,我从来没见到他回去过,更别说去扫墓了,我那个时候管食堂,他要是回去,肯定知道。”

  实际情况是,金训华死后第二年,即1970年,陈健就离开了双河村,逊克县第一批面向知青招工,他就走了。

  陈健则说:“从1969年下乡到现在,我没离开过逊克县吧,不是一直陪着金训华吗?”

  金训华是否托了他?

  金训华救陈健的细节是知青们的又一个疑问。“当时水流那么急,金训华头露了3次就不见了,怎么会来得及托他?”朱伟明说。

  79岁的双河村民姚振杰当时就在现场:“一个浪头打来金训华就被冲走了。我没有看到金训华托了陈健一把。”对此,当年的生产队长姜延滨也持同样的看法。

  陈健觉得很冤,“我从来没这么说过。这是记者写出来的。”

  真的是为金训华留下?

  大部分知青1979年之前都回到了上海,在双河下乡的知青中,除陈健外,还有黄德明等3人。对于陈健的留守,几乎每个接受采访的知青都进行了分析。“按照当时的政策,和当地人结了婚的,在当地有工作、已经不是知青户口的回城不能落户口,陈健两项都占了,不可能回城。”

  凤凰卫视一位编导称:“陈健也向我们表示他留在黑龙江并不全是因为金训华。”

  陈健则说:“我留下来就是为了陪着金训华。我要想回上海,肯定能回来。”

  如何一步步“感动中国”

  黄德明再见到陈健是在1995年知青们的第一次大聚会,起因是为金训华迁墓。上海申银万国集团原总裁阚志东也参加了那一次聚会,他说,“迁墓时还没有陈健守墓的说法”。

  1996年,黑龙江一家日报的记者采访了陈健。陈健称,这是他第一次向媒体说出为战友守墓一生的愿望。此后,此事开始渐渐引起广泛关注。

  “去年春节前,我妻子得了尿毒症。我向黑龙江一家报纸求助,他们报了以后,《共同关注》看到了,就跟我联系,作了报道。”

  电视报道播出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也使陈健的妻子获得了治疗的机会。

  老朋友劝他“不要太过分”

  2005年8月15日,十多位上海知青又到双河村扫墓,陈健陪同前往。有知青对陈健说,你见好就收,不要太过分。

  今年1月,陈健被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月15日下午,应上海媒体邀请回到上海的陈健本来要举行黑龙江知青见面会。朱伟明等一行10人到场后质询,为什么报道不真实?最后,陈健没有出现,举办方取消了见面会。

  烈士金训华的在天之灵也许不会想到,围绕着他的长眠之地竟然会有如此多的争议。(据《南方都市报》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