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陈健守墓36年“感动中国”遭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8日06:41 重庆晨报

  

陈健守墓36年“感动中国”遭质疑

  感动中国获奖者陈健领奖,而他为战友守墓36年也引起了众多人士的质疑。

  

陈健守墓36年“感动中国”遭质疑

  到北京领奖前,陈健来到金训华的墓碑前,眼含热泪辞行。资料图片1969年8月15日,在黑龙江逊克县双河村插队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两根电线杆),跳入洪水不幸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那个时代,金训华的名字和雷锋一样响亮。

  2006年2月9日,在电视台播出的盛大颁奖典礼上,当年和金训华一起跳入洪水的陈健当选“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登台领奖。理由是洪水中金训华托了陈健一把,陈健于是许下诺言留在那片土地为金训华守墓36年,并为此“放弃了梦想、幸福和亲情”。那一晚,陈健这个名字感动了中国。

  就在亿万受众的心在媒体宣传下被撩动的时候,有人提出强烈的质疑,陈健为金训华守墓36年的事实是否成立,同是当年知青的朱伟明说对陈健的报道“太离谱了”。

  扫墓还是守墓?

  “当然,如果他真的每年都回去扫墓,我们也认可了,可问题是他没有。”1998年才离开黑龙江回到上海的黄德明说。“至少1979年我离开双河大队以前没见到他回来扫墓,我们知青在清明节和金训华祭日举行活动时也没见他参加过。”朱伟明说。

  1970年12月,陈健离开双河村去县城建筑队工作,从那时到1979年知青大返城这段时间为知青们对陈健质疑的焦点。

  自认在知青中和陈健还算有些接触的刘龙九称:“1971年到1979年这9年间,我极少见到他回双河。那时每年两次扫墓,清明和金训华祭日,我一开始是参与者,后来是组织者,都没见到过陈健。”

  陈健表示自己1995年以前是很少回去双河村扫墓,他说的“很少”是指“每年一两次、两三次”。

  双河村民李恩彬是陈健的好朋友,他说“陈健每年都要去双河村四五次,金训华的墓迁到县城之后,他去的次数更多了。”

  托付一说成立?

  金训华救陈健的细节是知青们的又一个疑问,“当时水流那么急,金训华头露了3次就不见了,怎么会来得及托他?”

  79岁的双河村民姚振杰对那天的事情记忆犹新:“大水涨了上来,冲走了几根木头电线杆子,金训华大喊了一声跳进了水里。”之后,陈健、关根成二人接着跳到了河里。

  金训华被村民摆渡用的一根粗粗的钢丝绳绊了一下,一个浪头打来就被冲走了。“我没有看到金训华推了陈健一把。”姚振杰当时就在现场,他目睹了抢救陈健、关根成的过程,想不起来是不是金训华推了陈健一把。

  对此陈健觉得很冤,“金训华没有推我一把,我也从来没这么说过。这是记者写出来的。跳水的时候,他先下去,我后下去,他始终在我的前面,不可能说推我一把。”

  真为战友留下?

  对于陈健的留守,几乎每个接受采访的知青都进行了分析,“按照当时的政策,和当地人结了婚的,在当地有工作、已经不是知青户口的回城不能落户口,陈健两项都占了,在那里有个工作至少稳定一点”。采访过陈健的凤凰卫视一位编导称:“陈健也向我们表示他留在黑龙江并不全是因为金训华。”

  陈健则说:“我留下来就是为了陪着金训华,他下葬那天我就许下了这个愿望,一开始感觉还不是很强烈,知青离开的越来越多,我越怕金训华孤独,所以要留下来陪着他。我要想回上海,肯定能回来,当时在县城工作的,很多都回来了。”

  “守墓”系记者提炼

  守墓一事最早的报道者之一,上海一家报纸记者费凡平说:“陈健当时的说法是‘我陪着他(金训华)’,‘守墓’的说法是我提炼的,我觉得这就是守墓。”后来很多报道便以此为基础。

  面对朱伟明等知青的疑问,费凡平说:“我觉得对陈健报道的细节上可能有些出入,但主体上是没问题的,陈健确实留在了逊克县。”

  陈健在澄清报道中夸大的成分后说:“我觉得这些都是细枝末节的东西,这个不实,跟我没关系,不是我说的。”据南方都市报17日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