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黄栋华:故宫里找活干的上海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8日10:00 解放日报

  故宫东北角,有一座倦勤斋。乾隆皇帝退位后,晚年一直居住在这里。从殿门就能看出宫殿的华贵:其框架是用黄花梨制成,上中下各有一组竹篾镶嵌而成的花纹,每根竹篾只比头发丝粗一点;框架的上下分别镶嵌七块碧玉,似春花绽放;门框中间的空白,全部嵌有苏州刺绣,不仅花纹飘逸优雅,而且必须是双面刺绣。看似素雅的花纹,竟然要配60多种颜色……

  由于日晒雨淋,这座宫殿年久失修。前不久,故宫决定对倦勤斋大修,工程面向全国招标,标的物之一,就是殿门。一扇门,要用到红木雕刻、玉石雕刻、玉石镶嵌、竹篾镶嵌、苏绣等多项绝技。如此难度,全国参选的企业,不到十家。上海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鸿运斋也送去样品,参加竞标,报价还很低。

  故宫专家经过鉴定,鸿运斋胜出。一家上海企业,是如何赢得故宫垂青的?

  创意靠动脑,资源全国找

  从外表看,鸿运斋不显山露水,不过是家寻常店铺。走进店铺,有一位身材粗壮的上海人,浑圆的脸庞上面覆盖着浓密的头发,显得憨厚又实在。第一次见到他时,他身穿半旧的西装,带着粗犷的嗓音,旁若无人地与笔者侃上了。互换名片,他叫黄栋华,头衔是“壶艺主创人员”。一问才知道,他就是鸿运斋的老总。

  在鸿运斋店里,摆着形状各异的紫砂壶,精美绝伦的瓷器,以及富丽典雅的清式家具。说起中标故宫大修,黄栋华直截了当地抛出一句话:我用的不是上海的工艺。我是用全国的资源做上海的工艺品,因为江浙传统工艺比上海多。

  如果鸿运斋自己动手,结果只会是:紫砂壶做不过宜兴,瓷器做不过景德镇,刺绣不会比苏州好……黄栋华有他的优势,他知道去故宫看最好的东西,头脑中的创意一个接一个。

  黄栋华从不认为自己在做工艺美术。他坚持认为,他在做创意产业。“现在上海在搞创意产业,我在十年前就说过了。”之所以叫创意产业,因为黄栋华从不动手,只动脑。

  别看外地有那么多历史悠久的技艺,其实生存状态并不好。比如说,因为缺乏创新,紫砂壶同质化竞争严重;苏州刺绣全是现代工艺,传统工艺无人问津;有的玉雕厂摸不到市场需求,玉雕艺人竟下岗在家。黄栋华出订单,出标准,还包销售,这些艺人是求之不得。于是,全国各地的传统工艺,扬州的玉雕镶嵌、东阳的木雕和竹篾、南京的金箔,以及宜兴的紫砂壶、景德镇的瓷器、苏州的刺绣……这些上海没有的,鸿运斋都有。

  紫砂壶是黄栋华最早涉足的领域。1997年紫砂壶价格跌到谷底,有的工艺师甚至放话,能赚1分钱就加工。为了让紫砂壶市场活跃起来,鸿运斋每年出15万元,一连搞了三届“中国十大紫砂名壶评比”。黄栋华出钱出力,但主办方却打着中国博物馆协会的旗号,评委由故宫的专家来担任。一下子,比赛的公平性、权威性大增。这场比赛,不冠“鸿运斋”的名,选手报名也不收费。要不然,他觉得太小家子气。唯一的条件是,十把得金奖的壶,必须卖给鸿运斋。作者必须制作10把这种壶,由鸿运斋买断销售。就凭这一项,鸿运斋就赚回了大赛成本。宜兴的工艺师也合算:免费参赛得金奖,出了名,而且马上出手10把。如今,每次都有300多人参赛,既有小青年,也有国家工艺师。随着比赛影响力逐年加强,宜兴工艺师的名气大增:他们的壶价,比三年前翻了四五倍。一场比赛,搅动了整个市场,好东西都聚集到鸿运斋,黄栋华就偷着乐吧。

  足迹遍绣乡,觅得“乾隆绣”

  要投标故宫倦勤斋工程,就要做出本文开头提到的殿门。没有人才,一切都是空。黄栋华的想法很实在:好东西在故宫,好手艺在民间。从古至今,民间水平最高的工艺品都汇聚到故宫,但身怀绝技的艺人,往往藏在乡间。既然在民间,就要亲自寻找。

  带着故宫的图片,黄栋华来到苏州刺绣之乡———镇湖镇。这座三面环水的县城号称有绣娘八千,老妪少女人人都有一手飞针走线的绝活。黄栋华心里很笃定,苏绣的供应商,应该是最好找。在镇湖镇“绣品一条街”上,200多家绣庄和绣铺,一家挨一家,热闹非凡。他走上前递上图片,这位绣娘说:不会;问隔壁店铺,隔壁的绣娘也不会……他一家接一家地问,怎么也没想到,在这最负盛名的刺绣之乡,几乎问遍所有绣铺,绣娘们只有一个反应:不会!

  原来,故宫所用的刺绣,是两百多年前的绣法。现代苏绣,已经演化为一种新技法,乱针绣。传统技法渐渐绝迹。黄栋华心急如焚,正在绝望时,偶然遇到陈老板。她年轻时做过绣娘,仔细看过故宫苏绣的图片,立马叫出名字来:你这是乾隆绣,现在只有一些四十岁以上的老绣娘还会,年轻绣娘都不会。

  这几句话,犹如黑暗中有了点点灯火,黄栋华连忙请她去找绣娘,同时又问到另外两家绣铺勉强会绣。黄栋华提供图片,让三家比试,结果还是陈老板胜出。这位老板眼光何等敏锐,仅凭一张图片,就辨认出60多种颜色。据老板娘介绍,绣的时候,必须把一根线剖成十几根线,双面刺绣。黄栋华走后,陈老板马上挑选年轻绣娘,学习乾隆绣。当陈老板的样品摆上故宫专家的案头,专家十分惊讶:只需稍加指导,再补齐几种颜色,就达到宫廷标准了。

  玉雕镶嵌、东阳木雕,这些绝活儿,是鸿运斋在两年前制作“乾隆18件”时就找到的。为了制作龙椅,需要在紫檀木上镶嵌白玉雕成的龙,还有碧玉雕成的云。鸿运斋备齐了玉石,购买了机器就等黄栋华寻找玉雕师。

  或许是巧合,每次都有贵人相助。黄栋华的朋友,上海红木雕刻二厂的老厂长推荐了一人,厂里的老工人陈松岩。黄栋华喜出望外,盼着见面。好不容易见着了,这位66岁的老工人第一句话竟是:“黄师傅,我丑话说在前面,我不会雕。老厂长叫我,我才来一趟”。黄栋华的心顿时凉了半截,但他打断陈松岩,坚持要把图片给他看。陈松岩只扫了一眼,立刻激动不已:“哎哟!我不会别的,就会做这个!”原来,陈松岩祖上就为宫廷镶玉,龙椅上的玉龙是“扬帮镶嵌”,是老家扬州特有的工艺,用一块块的小料,按照图案纹理拼接镶嵌而成。现在,濒临失传的“扬帮镶嵌”,在鸿运斋找到了用武之地。由于工程量大,原本退休的陈松岩重操旧业,还把待业在家的徒弟叫来帮忙,如今,师徒都成了鸿运斋高薪聘请的专家,还要为鸿运斋培养新人,整天忙得脚不沾地。

  竞标所需的红木雕刻,则交给了东阳木雕集团;竹篾镶嵌,交给东阳一位年过半百的艺人。找到这些能工巧匠,黄栋华完全按照故宫的招标要求,给他们图纸,让他们找料、制作。拿门上的玉片来说,经过数百年,颜色已经十分黯淡。这些艺人眼力了得,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料,专门买来了青海碧玉石。由于是市场化办法,艺人要把成品卖给鸿运斋,他们非常认真,做出来的样品原汁原味,就像是陈年文物。故宫的标准,就是“修旧如旧”。上海鸿运斋竞标中脱颖而出,顺理成章。

  竞标故宫能赚多少?其实,进入故宫,更多的是为了学习。当年复制了一套龙椅,随后黄栋华就自创出12生肖太师椅,每套售价108万元。这套椅子所采用的工艺,完全来自故宫龙椅。这次参加倦勤斋招标,他又根据殿门的花纹,设计出一套清式家具,由15件产品组成,预计今年五月面市。这些,才是鸿运斋最大的利润来源。

  看5个御玺,花去20万元

  从整体上说,传统民间工艺不是上海强项。但上海有信息、创意和市场优势,如能搭建一个平台,把三者有机整合起来,上海对传统民间工艺的发掘和弘扬可产生积极影响。鸿运斋的流程就是,创新—出样—定标—发包—监制—买断—销售。不论宫廷家具、紫砂茶壶、高仿瓷器,还是玉刻玉雕,都是如此。

  从1995年的拍卖热潮上,单个紫砂壶创下10多万元的拍价,到两年后,跌入谷底,高价壶一年也卖不掉几把。黄栋华四处请教,总算弄明白:紫砂壶全靠大师们巧夺天工的手艺,收藏者只是欣赏工艺而已,壶的文化内涵并不多。加上价格太昂贵,易于仿冒,逐步落到“冰点”。看到这一点,从1997年开始,黄栋华开始做紫砂壶,他说,没有创意的壶,我不做。

  1999年春节之后,黄栋华无意间听说,有个香港人把印章刻在杯子上。黄栋华脑子一转,能不能将紫砂壶与皇帝的印章结合,推出一把“大龙宝玺壶”呢?为了找到御玺的珍贵资料,还得去故宫!可他风风火火赶到故宫,差点没晕倒:为了看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宣统5位皇帝的御玺,就要交20万元“文物信息资料费”。

  黄栋华的理念是,做工艺美术最怕眼界低。见不到好东西,就做不出好东西来。花20万元,不仅仅看到了御玺珍宝,更重要的是有了印文的使用权。从第一位入关的顺治帝,到康雍乾盛世,直至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引入御玺印文的紫砂壶就变得厚重起来。有文化品位的东西,还愁不被市场接受?于是,他拨通了妻子的电话:“买房子钱,先挪用一下……”

  见到国宝,拿到相关资料后,黄栋华立刻带着创意,找到紫砂大师吕尧臣。他们将壶身设计成四方形,如同一枚硕大的印章。壶身上“盖”有四枚御玺印文,壶盖上是第五枚。再装上风格硬朗的壶把壶嘴,刻上中国传统花纹,一把充满中华历史文化气息的大龙宝玺壶就诞生了。黄栋华与吕尧臣谈妥,这把壶限量200把,做好后全部卖给鸿运斋,不能自己对外销售。

  一开始,黄栋华不敢让吕尧臣多做,只试制了一把。随后请王开照相馆拍照,寄给全国1000多个紫砂壶销售点等待预订,预定价为3500元。

  谁料订单未到,故宫博物院先破例收藏一把,这在故宫历史上,还是破天荒第一次。黄栋华大喜过望,紧接着,不到两个月,前150把已经全部订完。粗略计算,150把壶就是50多万元,收回成本,悬着的心才落地。于是剩下的50把,一把比一把贵,四千、五千、六千……直到销完,还有人打电话来。目前,这把壶已经被美国、日本的国立博物馆收藏,价格已经达到1.5万元。

  在黄栋华眼中,壶只是一种载体,工艺要好,但更重要的是创意。花20万元,为紫砂壶找到了“魂”,紫砂壶就从喝水的器具变成了创意产品,而且身价就倍增。黄栋华把这叫做“文化溢价”。现在,很多人学他,也去故宫找资源。可他既不申请专利,也不怕人仿制:一来他的创意、技术人家都没有;二则他每月都创新,总是市场的领先者。

  在这之后,黄栋华灵感不断,自然景物、著名建筑物、名人纪念、重大事件等题材都有涉足,相继推出中国皇帝书法壶、郑和纪念壶、文博大家壶、申奥壶、神六航天壶等产品。每把壶都包含不同的创意,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总是黄栋华构思,再交给宜兴的大师制作。有时候,他的设计太奇特,宜兴的大师一辈子都没做过,不知费了多少劲,烧坏了多少只壶才成功。大师们常常抱怨他又在出难题了,可这恰恰说明,他的创意是独一无二的。

  孟群舒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