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回望“十五”我省文化设施建设打破坚冰 成果来之不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8日12:30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唐小清

  回望“十五”,这是我省文化事业发展速度最快、建设质量最好、特点最突出的五年,也是我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稳步发展的五年。而这个“稳步发展”对于经济欠发达的我省来说实在是来之不易。

  我省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一直是我省文化事业发展中遭遇的老大难问题,这曾是我省文化人不得不直面的尴尬现实。我省文化事业的脚步,是背负着文化设施严重滞后的重负艰难地跨进“十五”门槛的:因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捉襟见肘,没有新建一座能代表黑龙江省文化水准和城市名片的省博物馆,没有一个现代化的省图书馆,也是同样的原因,本已陈旧而狭小的各级各类文化场馆和影院为了自身的生存不得不出租自己的门面,被挤得让人很难找到属于文化的那张脸……

  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和文化设施建设滞后,早已成为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顽疾,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制定文化支持政策,解决文化事业发展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图书馆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

  2003年,经多方努力,由省文化厅起草,由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文化厅、省计委、省财政厅的《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这一文件是多年来我省出台相关文化支持政策中力度最大、投入资金最多、涵盖面最大的重要政策性文件,仅省计委、财政每年配套专项资金就近千万元,对文化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和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有效地解决了基层文化建设的许多重点、难点和根本性问题。

  “‘十五’期间,全省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亿多元,各地配套投入文化设施建设资金6774万元,竣工面积近10万平方米”———这一个个刻板数字的背后,是一座座各具特色的现代化的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文化馆在全省各地拔地而起。

  省文化厅副厅长宋宏伟向记者介绍,“十五”期间,我省图书馆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我省建国以来投资最大的建设项目———省图书馆以崭新的姿态开馆迎客,其在基础设施与设备上已步入全国前列,并向数字图书馆大大地迈进了一步。

  见证城市电影的复苏

  “十五”的五年,也是城市人见证城市电影市场从沉寂到复苏的五年。

  “银都院线”和“天鹅院线”得以组建,发挥了主渠道作用,吸引到了社会资金,新建和改造影院,我省各地相继建成了完全不同于传统影院的哈尔滨华纳万达影城、大庆新玛特影城、庆客隆数码电影院、佳木斯银都电影院等多个多厅影院,值得一提的是,华纳万达的强势进入让观众耳目一新,有力地激活了我省一度沉寂的电影市场,使人们在享受豪华影院视听冲击带来的快乐时,也将2005年全省电影票房收入的指针创下近年新高。

  建立起初具规模的博物馆体系

  “‘十五’期间,我省博物馆总体发展态势良好。”省文化厅副厅长王珍珍这样说道。各地政府和有关行业兴建了一批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博物馆,这使全省国有博物馆总数达到79座,其中,文化系统59座,其他行业20座。全省非国有博物馆也发展到20余座,初步建立起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博物馆体系。

  行业、民营博物馆异军突起。北大荒博物馆、大庆铁人博物馆、黑龙江大学博物馆、哈药六厂版画博物馆等一系列行业博物馆展示自己独特的风采;充满异域风情、馆藏精品丰富的俄罗斯艺术博物馆、北方民艺精品、于志学美术馆等实力较强的民营博物馆纷纷成立,一改我省原有博物馆的格局。以历史内涵丰富、设计独到著称的爱辉历史陈列馆建成不久就以《爱辉历史陈列》被评为第五届“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精品奖。

  省文化厅厅长白亚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异常冷静:从总体上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仍是我省文化工作的弱项,我省标志性文化艺术建筑缺乏。我省文化设施到“十一五”后将会有突破性进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