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舞者无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8日12:41 长沙晚报

  

舞者无尽

  这是鲜花丛中的戴爱莲遗像。

  新华社记者 闵捷 摄

  低回婉转的钢琴曲诉不尽绵绵怀念,胸前的白色小花载不动深沉哀思。17日上午,几百位文艺界人士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送别舞蹈艺术家戴爱莲。

  礼堂正厅悬挂着戴老80岁生日时的照片,耄耋老人的笑容纯真灿烂。舞台上的动人风采、讲堂上的谆谆教诲、生活中的笑语欢颜———戴老生前的点点滴滴浮现在亲友们眼前……

  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虽然生长在异国,但在戴爱莲胸中跳动的始终是一颗中国心。在抗日战争如火如荼之际,戴爱莲毅然奔赴祖国。“她是忠诚的爱国主义者。”1947年即师从戴爱莲的王克芬说:“戴老师在世时,给了我一本书。那时因忙碌未及仔细看,现在又拿出来———英国人阿瑟·克莱尔的《支援中国》,这本记述英国人民援华运动的书中,有关于戴老义演、募捐等在英国支援中国抗战的记载。作者在书中写道:戴爱莲看了《西行漫记》,得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解放区,兴奋地说,我苦难的中国有了希望……”戴老或许是想用这本书告诉她的学生,祖国的旦夕祸福应是人生的最大关切与行动方向。

  汉语不是戴爱莲的母语,甚至直到晚年,她也不能用中文表达很复杂的意思。但是,“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戴爱莲用她的一生实践了这两句看似简单的中国话。

  新舞蹈艺术的拓荒者

  戴爱莲对民族舞蹈的执著与热爱,令她的许多学生回忆起来都感佩不已。

  彭松称戴爱莲为中国新舞蹈艺术的拓荒者:“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舞蹈可以说是一片荒漠,几乎没有舞蹈院团、演员,也没有舞蹈老师,在那样的境况下,戴爱莲等自己组织了演出团体、自编舞蹈演出。”

  她曾六下云南,和白族姐妹共度火把节,记录她们色彩缤纷的舞姿;直到1993年,77岁的她还到云南向当地少数民族人民学习民间集体舞蹈,并将这些舞蹈从北京推广到香港、台湾地区,直至英、美等国,向全世界传播弘扬中国民间艺术。这位不倦的舞者常对外国的朋友说:“我为我们的民间舞蹈而自豪!”她编创的《荷花舞》和《飞天》曾在国际上获奖,后被国家确认为“20世纪经典”。

  恩师情慈母心

  在中国舞蹈界,有一连串名字,是因她的教导呵护而闪亮———进行大量创作的同时,戴爱莲为中国的舞蹈事业培养出了许多优秀人才:彭松、王克芬、王才军、冯英、汪齐凤……

  1984年,戴爱莲带着王才军和汪齐凤参加了第一届巴黎国际芭蕾舞比赛。王才军回忆说,在戴先生的指导下,两人的表演糅合了前苏联芭蕾舞的奔放和西方芭蕾舞的细腻,给法国观众很强的震撼,改变了他们对中国芭蕾舞旧有的看法,盛赞这次演出为“中国的崛起”。

  二胡的悲鸣袅袅响起,中央民族歌舞团各民族的老同志随乐起舞,以这支戴爱莲早年创作的藏族舞蹈,送别他们心目中“不倦的舞者”。

  舞者离去,而她留下的艺术财富与我们的思念无尽……

  新华社记者 周玮 隋笑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