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和履新与改革的党政逻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9日10:12 南方新闻网 | |||||||||
推荐 江苏省人大十届四次会议上,仇和顺利当选为江苏省新的副省长。这一原本正常的人事变动,因为涉及“中国最富有争议的市委书记”仇和而变得不寻常。 与吕日周等官员改革实施的过程和结局相比,仇和是幸运的。仇和主政的沭阳和宿
尽管仇和走得并不轻松,但却远离了改革的高压线,踩准了改革的需求点。仇和先前在沭阳似乎过于偏激的“全民招商”类发展经济的举措如此,随后推行的干部任前公示、公推竞选、廉政述职、乡镇党委书记直选等干部人事制度和党内民主探索如此,引起争议最大的卫生、教育改革更是如此。仇和推进的改革在大方向和目标上基本没有问题。 仇和早年在沭阳的改革,意义就在于他扭转了沭阳官场“忘记责任不作为”或“偏离使命乱作为”的格局,尽管未能就此使当地公务机构变得高明超脱,却使之拥有了较高的效率。这是仇和早年在沭阳施政能够产生一定积极效应的原因所在。 正因为仇和阻止了党政机关的利益集团化,尽力使其认清应有职责,并充分运用压力机制,改变了公务部门的暮气沉沉,激发了公务人员的活力,再辅之以市场化导向促发、释放出民间创富冲动,苏北才得以出现暗处变亮、谷底崛起的“沭阳现象”。 对仇和近期改革的非议,很大程度上缘于对其社会事业改革市场化导向的批评。社会事业的宿迁改革之所以遭遇到更多的杂音纷呈,一缘于赎买机制未健全,二缘于宿迁赎买财政支付能力的薄弱,三缘于仇和在锐意进取过程中一贯的强力作风。 仇和社会事业改革,未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除了上述可以改进的“地方原因”外,还有一些原因是推进者无能为力的。医疗、教育体制中的深层矛盾显然不是一个地级市党委书记所能解决的。 在宿迁改革引发的争议中,仇和在推进宿迁跨越式发展和党内民主制度探索中的一些值得肯定的提法和行动的积极意义却被忽视了。而这才是仇和改革意义更大之处。任前公示、公推竞选、廉政述职公示、乡镇党委书记直选等制度将在中国体制改革史上留下印记。 (作者龚浔泽,原载于《南风窗》,本报有删节) (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