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四”,怎一个“忙”字了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0日12:30 今晚报

  大三的学生为了找工作开始到处奔波,大四的学生还没毕业就已提前就业;2006年刚刚开始,为了2007年考研备战的大军就已披挂上阵……大学变成“考研基地”,毕业班出现“空巢”,论文成为“鸡肋”,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高年级学生“无心向学”,四年本科教育因此大打折扣。

  在校“就业”: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毕业生一般从大四第一学期就开始找工作,有些学生应单位的要求,还没毕业就提前进入“试用期”。写简历、忙面试……大四学生“一切为了就业”在大学校园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不少毕业班学生告诉记者,“求职难”和“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是他们早早加入求职大军的两大想法。

  一边摆着课程表,老师要点名;一边要找工作,用人单位催促实习、试用。就业的压力迫使很多大四学生无暇顾及正常的学习,如何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如何将简历制作得别出心裁,对于他们才是最重要的。旷课成了许多学生的选择,高校毕业班也因此出现“课堂缺员,宿舍无人”的“空巢”现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在大多数高校对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很多学生为了大四空出时间找工作,都抢在大四前修够学分,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一些老师不“卡”人、考试不“难”人的科目情有独钟。实际上,许多高校都在大四时尽量少安排科目或不排课,即使安排,也多是一些不难“过关”的选修课或讲座。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学生表示,英语四六级证书是找工作的重要筹码,在大学里,他们几乎花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外语上,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只能是马马虎虎。另外,现在用人单位比较青睐有“工作经验”的学生,一些学生不得不从大一、大二就开始找兼职或实习工作。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小林告诉记者,新闻单位都喜欢上手快的学生,为了找工作时能交出吸引人的“作品”,不少新闻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大二开始就到各新闻单位实习,有时难免为了工作而逃课,给专业课的学习造成一定影响。

  对此,暨南大学学生处李老师认为,大学生不应只看到就业单位要求的各种证书、工作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综合素质才是最重要的求职基础,大四学生还是应该以学业为重,按时完成课程和毕业论文,这也是为日后全力求职免除后顾之忧。

  提前备考:

  为提高身价“笨鸟先飞”?

  元宵节刚过,不少高校图书馆就迎来了一批忙碌的学生,带着厚厚的复习资料,这些学生直奔自习室占位子,提前为2007年的考研备战。

  近年来,高校学生成倍增长,受就业压力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考研,希望通过获取高学历来增加就业筹码。据统计,2006年全国报考硕士学位研究生人数突破120万人。日渐庞大的考研一族让处于激烈竞争中的学生提前备战,有些学生甚至提前两年就开始做考研准备。

  而与这种“疯狂考研”现象相对应的,是部分大学本科学生专业知识的欠缺和知识面狭窄的现状。“‘笨鸟先飞’,我从大三上学期就已经开始准备考研了,现在根本没时间系统学习专业课。”因为本科学校不是名校,就读于某理工学院的黄亮想通过进名校读研来“提高身价”,黄亮承认:“大三的专业课非常重要,但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我也是权衡轻重才做出选择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考研生都是抱着黄亮这种心态加入考研大军的:就业形势严峻,僧多粥少,要找到满意的工作很不容易,如果考上研究生,就可以有两三年的缓冲期来积累经验。这些学生用在本科学习上的时间只能保证两年半至三年。而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即使考上了研究生,也往往被导师评价为: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差。

  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陈冀京认为,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大学生没必要一味追求高学历,而忽视了对本专业课程的学习,这样本末倒置,会导致知识结构不完整,使本科学位成为“豆腐渣”。而孤注一掷的做法错失了找工作的最佳时机,一旦考研不成,就业更加困难。

  困惑与探讨:

  学业与就业如何两全?

  一位十几年前毕业的大学生告诉记者,自己在上个世纪的大学毕业论文经过了将近半年的认真准备,可以说是学习成果的最后结晶。然而,今天无论是在图书馆埋头苦读的考研族,还是奔波在面试路上的“找工族”,这些行色匆匆的毕业生们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为毕业论文做准备。不少毕业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两个星期或一个月就可以拿出一篇长达万字的毕业论文。

  某重点文科院校毕业生小刘告诉记者,毕业论文的答辩日期快到了,不少同学都正“临时抱佛脚”,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论文。到图书馆翻书、上网查找资料,选择资料中和自己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内容,最后集中撰写和修改论文,这样几个步骤下来,花上一两个星期就可以完成一篇毕业论文。而这样做已经算是比较认真的了,有一些同学只是上网进行“复制”“粘贴”的重复劳动,一两天就可以“速成”一篇论文。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国家统一分配的制度,毕业生不用为就业发愁,不用提前找工作,这种制度保证了四年本科学制的完整性,却给学生就业造成很大的盲目性。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用人单位与毕业生进入自由选择阶段,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为了求职难免影响到正常的学习。

  “大四”教学和就业如何两全,许多大学都在探讨。有关专家建议,可否参照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对现有的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改革,将就业环节置于毕业生离校之后,与其他劳动力同样在人才市场上进行双选,加强本科阶段最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同时,学校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还应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包括职业生涯规划、个人职业设计等等。学校也可以进行一些适应性的变通,如有些课程实践性较强的,可以让学生在授课老师的督导下在社会上完成。 (新华社广州2月19日专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