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在变革中求发展——广东工会工作创新报道之 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02:05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在变革中求发展

  ——广东工会工作创新报道之二

  10年前,如果有人说村镇也能建立工会,恐怕会被指为“梦话”。而如今,在广东珠三角地区,村镇工会已经遍地开花,有的还挂上了“总工会”的牌子。

  10年前,如果有人问地方工会的组织架构,几乎都是按照行政区划或隶属关系设置的省、地、县三级模式和传统意义的基层工会。而如今,在广东又出现了以镇(街道)总工会为枢纽,以村(社区)工联会为依托,以基层工会为基础的“小三级工会网络”以及区域性行业工会等多种组织形式。

  短短的几年间,广东工会的组织体制发生了全新的变革,这变革都是围绕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在实践中摸索、创造的;都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适应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在实践中逐步推进、实施的。创新、变革,给广东工会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出新课题

  广东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工会工作也始终面临着一个又一个新课题,在创新中不断推进。上世纪80年代初,深圳竹园宾馆就成立了全国最早的外商投资企业工会,突破了工会工作囿于国企的模式。

  广东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惊人,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大量出现,吸引了大批外省农民工加入劳动大军,也由此带来了工人运动、工会工作的新形势:全省现有职工2200万人,其中农民工超过70%;全省新建企业75%分布在村、镇,而且绝大部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职工队伍结构的改变和企业分布的转移,要求工会工作向村镇、向非公企业延伸,而延伸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组建工会。没有组织依托,何来工作、活动?

  走进今天的广东珠三角地区村镇,已经完全没有我们过去认识的、现在依然能够在许多地方看到的农村的影子。

  在我们乘车从佛山市区前往夏西村的路上,但见高楼林立、道路宽敞、厂房成片、商业发达,居然没有看到一片农田。如果不是“南海区夏西村”的牌坊出现,我们甚至没有感觉已经出了市区。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就这样呈现在我们面前。

  夏西村人口不过8000人,面积不过2平方公里,已有了312家企业、超过万人的外来工。去年该村产值11.83亿元,全村可支配收入7132万元,过去的农业村已经完全工业化、城镇化了。

  2003年6月,夏西村召开了首届职工代表联合大会,组建了工会联合会,其特点是“同一区域、无产权关系”,但联合工作、联合活动。夏西村300多家企业规模有限,大不过百人,小只有数人,组建工会联合会,就可以使大量的小型非公企业工会组织能够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形式上,以村联合会为单位,把下属的小型企业组织起来召开职代会,形成村工会、企业工会两级民主管理体制。同时,联合职工代表大会的设立,解决了区域性集体合同职工方审议主体缺位的问题:操作上,设立职代会专门委员会,制定职工代表巡视制度,定期到企业监督、检查职代会决议的落实情况;内容上,每年突出重点,抓住两三个亟须解决的问题作为议题,让职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职代会和集体合同制度带来的好处。这无疑是一种创新和突破。

  以夏西村工联会为发端,广东全省目前已经在村(社区)普遍建立起工会联合会,把工会工作成功且有效地延伸到了凡有职工的地方。组建镇(街道)总工会的新模式

  去年,广东工会工作又有新动作:佛山、东莞、深圳近80个镇(街道)工会“升格”为镇总工会,其中,佛山、东莞全部建成,深圳也已超过半数。

  从镇工会到镇总工会,表面看是只添一字,内涵却十分丰富。它是工会组织体制的又一创新,是工会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的一个主动、自觉的行为,并由此带来工作体制、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诸多变化。

  作为新生事物、镇总工会与传统的地方总工会既有相同之处,又有适应新形势的新特点。

  首先是领导职责的变化。省总把镇(街道)总工会的职责定为领导、服务、带动、替代。其中,带动与替代有别于传统定位,最能体现这一级总工会承上启下、面向基层的地位与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镇(街道)总工会以下的村或企业工会往往“势单力薄”,推动工作特别是维权行动常常阻力重重,由镇总工会带动乃至替代出面,无疑给基层撑了腰,壮了胆,减轻了基层工会的压力。

  其次是工会干部队伍构成的变化。除了依靠同级行政编制为镇(街道)总工会配备若干专职干部外,还以事业编制、社会招聘和邀请兼职的办法充实工作人员,形成“专、兼、群、聘,内外结合”的一支工会工作者队伍。镇(街道)总工会内一般不设部门,只对专职干部进行相对分工,工作主要依靠整合社会资源(党政部门、企业)完成。这样,从人员配备到工作机制都趋向社会化了。

  广东省总工会的同志向我们介绍镇(街道)总工会活动阵地的特点时,特别提到了“利用社会资源”,即开展职工文化教育活动,充分使用政府投资建成的各种设施、场地,自己不必再去投资兴建,并认为“这是工会活动的一大趋势”。事实上,许多地方政府投资兴建的文化教育场所、设施也都委托给工会管理了,工会管好、用好,大有可为。应该说,他们的这一思路是从实际出发并且是有效的。探索区域性行业工会新路数

  按照“有一个纳税单位就建一个工会组织,有一份劳动合同就发展一个工会会员”的要求,广东工会在组织工作中尽可能扩大覆盖面,最大限度地把基层工会建立起来,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起来。

  针对职工就业多样化的情况,他们在组织形式上不断创新,专业市场工会、项目工会、楼宇工会、社区工会、工业园区工会……陆续出现,目标只有一个:不断提高工会组建率。

  第三产业的发展又带来新的课题:从业人员流动频繁,而流动范畴又多在行业之内,对这些职工如何组织,吸纳?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会工作?显然,以单纯的行政区划、单一的企业为主的组织形式不适应了,于是,广东工会开始探索区域性行业工会的新路数。

  区域性行业工会的组建在地方总工会的领导之下进行,联手相关行业协会、商会开展工作。目前,已在汕头市成立了美容美发行业工会,在阳江市成立了餐饮业行业工会,在广州成立了房屋中介业行业工会等。

  区域性行业工会,既针对了行业内人员流动频繁的特点,又解决了小企业组建工会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使不同职工群体的权益保护有了依托,因而受到职工欢迎,从而有效地突破了第三产业职工入会率低,组建率低的瓶颈。

  广东工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创新工会组织体制,在省、市、县(区)三级地方总工会的框架之下,又建立了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基层)“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有效地实现了工作重心下移,服务职工和企业,维护职工权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目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