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章丘“扛芯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04:49 舜网-济南时报

  记者 徐传强

  □采访缘起

  庙会上的感触

  每天早上7点,我就开始忙活着叫女儿起床。女儿今年五周岁,在幼儿园上中班。每当我坐在她的床边,催她快快醒来的时候,她总是懒懒地,不愿睁眼。这要是在以往,我总是板起面孔催促:快!快!快!要迟到了!现在则不需要了,只要我慢慢地问她:孩子,你还记得那个站在杆子顶上的小妹妹吗?女儿就会似懂非懂地睁开眼睛。我则趁机将她抱起来,赶紧往她身上套衣服。

  我所说的那个“站在杆子顶上的小妹妹”,是今年农历正月初一,我带孩子在明湖庙会上所见到的。

  那天上午11点左右。在明湖庙会上,突然一阵鼓乐传来,紧接着,一群身穿古装的演艺人员列队走来,走在最前面的是两名男子,他俩手里打着一个横幅。

  紧跟在这俩男子身后的是一排鼓乐手。而最吸引人的则是高高在上的几位小演员。是高翘吗?不是。细看之下才发现,这些小演员的脚下仅有一根直立着的细细的杆子,杆子下方连接在一张类似桌子的道具上,由两位男演员抬着这道具。

  孩子们高高在上,还不断地表演着各种动作。惊叹之余,我也为她们捏了一把汗。

  我赶紧将孩子抱起来,让她也看看那些小演员们。孩子还真的被这些小演员给吸引住了。她一个劲儿地问我:“爸爸,她们会不会掉下来啊?”

  见孩子很感兴趣,我就用相机将这场面拍了下来。经过询问,我得知,这种表演形式叫“抬芯子”。站在上面的小女孩的年龄也就有四五岁。

  回到家里,我借题发挥对孩子进行了一番教育,鼓励孩子要自立、勤奋、勇于吃苦。

  看着孩子似懂非懂的样子,我不知道这样的教育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但实实在在的是,作为一名父亲,我的确是被那些站在杆子顶上的小演员给感动了,我总是在恍恍惚惚中觉得,站在那杆子顶上的小女孩不再是陌生的,而她们就是我的孩子。因此,孩子们那冻得红红的小脸,老是不断地在我眼前浮现。

  接着,通过上网查询,我知道这种表演形式叫“芯子”,因为演员站在一根细细的杆子顶上表演,杆子极像蜡烛的芯子,演员则像是不断跳动的火焰,故得名“芯子”。在我们济南章丘也有。

  春节过后,我和章丘市委宣传部的同志讨论地理版的选题时,他们主动推荐章丘的“芯子”,真是不谋而合。

  五岁的“芯子”小演员

  上周四,记者满怀虔诚地来到了章丘市辛寨乡漯河崖村。据称,这个村里保留着祖传的“扛芯子”。这种“扛芯子”表演形式,是由一个人独自扛着一名小演员,比记者在明湖庙会上见到的那种“抬芯子”更为精彩。

  侯启岭,今年52岁,他是漯河崖村表演“扛芯子”年龄最大的。他个头不高,一副憨厚的样子。他说,他在19岁那年就开始表演“扛芯子”了,这一扛就是30多年。

  “小演员站在那根细细的杆子顶上,是如何保持平衡的?”一见到侯启岭,记者就把谜惑了好多天的问题提了出来。

  侯启岭向记者介绍,其实,扛“芯子”的人身上绑着一个由钢筋打制成的架子,这个架子专业名称叫“坐叉”;而上面的那名小演员,实际上站在另外一个钢筋架子上的,这一个架子叫“站叉”;“坐叉”和“站叉”相互叉接在一起,是比较牢固的。因为上下两名演员身上都穿有演出服装,外人是看不到“坐叉”和“站叉”的,只看到小演员站在一根细细的杆子顶上。这主要是为了增加“芯子”的可观赏性。

  他说,在下面扛“芯子”的人,不仅需要稳当,还要熟练掌握一定的技巧。因为,肩膀上的小演员高高在上,而且还要不断表演,所以下面的人必须掌握好重心。

  和侯启岭搭档的小女孩今年只有5岁,是村里年龄最小的演员。

  小女孩名叫侯念鑫,偎依在妈妈身边,一副怯生生的样子。看她那粉嫩的小脸,一下子让记者想到了自己的女儿,也因此拉近了记者和这小女孩的距离。

  当记者蹲下身子问她是否害怕的时候,她自信地摇了摇头。记者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小脑袋,她还给记者一个甜甜的微笑。

  不用亲自看这小姑娘的表演,单单从她的笑容里,我们完全能想象得出她站在杆子顶上的表情,那一定是充满自信的、甜甜的微笑,她的微笑会让每一位父亲倍感亲切和温馨的。

  □专家说“芯子”

  起源

  李忠民,济南市文联副主席、济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山东的“芯子”大概起源于明末清初的章丘和周村一带。

  传说周村有一位老艺人,晚上坐在蜡烛前,眼看着火焰在蜡烛顶上不断跳动,恰似一位仙子在翩翩起舞。受此启发,他想能否让人像蜡烛火焰一样跳动起舞?于是,他就将他的想法付诸实践,然后经过不断地改造,便成了今天的这种表演形式。

  还有的说法是,扛“芯子”是为了驱逐邪魔、祈福、祈祷风调雨顺。最初是由成年人扛着扮成男童、女童的木偶在街上表演。后来,人们为了表示诚心,扛着的木偶变成了真正的男孩、女孩,“扛芯子”也逐渐成了一种习俗。

  表演形式

  郭正让,济南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济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传统的“芯子”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表演的人数,可以分为单人“芯子”,双人“芯子”、多人“芯子”等;按照表演方式可以分为扛“芯子”、抬“芯子”、车“芯子”等。

  “芯子”的表演以戏剧故事、民间传说为主要内容,《八仙过海》、《白蛇传》、聊斋故事等,演员高站空中表演,十分惊险生动。表演队伍四周有手持“护叉”的人员,他们在队伍前进时,将围观者和演员隔开,保护演员的安全。在“芯子”演员劳累的时候,他们则将护叉高高举起来,撑在演员的腋下,让演员们休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