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自主创新:合力求解新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07:31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今年,南京加快了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其中的“生命线”。近期,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本报连续推出了一批先进人物典型和企业典型,记者在深入采访时发现,对南京这样一个科技资源丰富的城市,自主创新既有优势,又有紧迫感。面对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走出有自己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南京相关部门、企业、科研
院所,正积极行动起来,求解自主创新新课题。

  课题一:企业当好自主创新的主体

  自主创新的主体究竟是谁?十六届五中全会给出了定论:企业。但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企业一度只是创新的“配角”。与国内不少地方一样,南京也有过类似的困惑。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49家,其中开展科技活动的有401家,仅占16.37%。

  如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已是摆在南京面前的重要课题。早在几年前,南京通过扶优扶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意识地培育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形成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机制,涌现出了一批佼佼者。南瑞继保以原创性技术为平台进行创新,建成了国内最大的电力保护控制研究开发中心和产业化中心;联创科技一头扎进软件的自主研发,先后开发出70多个拥有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南瑞继保等企业的创新实践给人们带来了启示。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全生的一番话则道出了如今众多企业的感受:“过去,公司依赖国外技术承接加工订单,日子过得也不错。但从今天的竞争形势看,没有自主技术就是等死,企业必须完成自主创新的转型,这是至关重要的一道坎。”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南京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内在追求。

  课题二:让更多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这两年南京各类技术创新和发明专利数量都在4000件上下,但这些专利中有6成左右埋藏在科研院所和个人手中,这对占据科研优势的南京来说多少是一种遗憾。如何让这些专利实现成果转化,变为产品,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为增长优势,南京一直在探索突围。

  南京三宝科技集团是一家以自动识别技术为主导的,在智能交通领域、海关物流领域占有很大市场份额的多元化企业集团。近3年来,他们每年向社会发布项目指南,欢迎研究生及其他科技人员到“三宝”来承担课题,并先后与东南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基地。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让“三宝”尝到了甜头——凭借着领先的技术优势,发展为国内交通和物流领域的领头者。

  南京的高校也渴望走向市场,呼吁不能把自主创新作为单纯的科技活动来对待,造成科技和经济的“两张皮”现象。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就是一个成功探索的产物。经过4年多的运作,这个盘活大学与科研院所科技、人才资源的大平台,已成为南京发展软件产业的重要载体。目前,科技园孵化面积达20余万平方米,入园科技企业达500家左右。

  专家认为,企业充分利用高校科技资源,高校科研院所向社会开放,当二者成为自觉行动时,南京的自主创新必将产生惊人的爆发力。

  课题三:走出技术引进的误区

  南瑞继保董事长兼总经理沈国荣院士说,自主创新的过程并非闭关自守的自我实现,引进消化吸收也很重要。但不少地区在技术引进过程中一直在误区里打转:片面强调引进外资多少,不关心是否得到了核心技术,是否在合作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创新能力,最后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今天,南京实施开放式自主创新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走出这样的误区。

  南京市已经明确,今后对外开放要使外资项目和技术的引进更有利于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依照这样的发展思路,南京汽轮电机公司与美国GE组成联合体,成功拿下国家9E(125兆瓦等级)燃气轮机采购招标合同订单,拉开了9E系列大型燃气轮机国产化序幕,创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南京浦镇车辆厂引进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技术,边消化、边吸收、边生产,仅用两年多时间就实现了整列地铁车辆的自主生产。

  课题四:产业引路搭建自主创新舞台

  产业化不仅给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证,产业化的实践也不断推动着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这是南京在发展中的切身体会。

  势头正劲的高新技术产业,无疑为南京提供了广阔的自主创新的舞台。电子信息与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一批优势与特色产业,在产业化进程中形成了一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新技术和新产品,逐步实现了从“南京制造”向“南京创造”的转变。去年,南京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500亿元,但对照南京的科技资源优势,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人们认识到,要实施自主创新,必须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战场。这一发展思路体现在了南京新的发展目标中:2010年,平板显示器件、轿车整车、手机、数字家电、乙烯、醋酸、氯碱等现有产业集群的产出规模将达到亚洲领先水平,半导体、光伏、IC、生物医药等新的产业集群的产能将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由此可见,把自主创新的目光瞄准高新技术产业,与新技术产业共繁荣,是许多企业面临的重大机遇。

  课题五:用健全的创新服务体系开道

  不少企业谈及自主创新时,表现出一些无奈:“我们也希望从科研院所找到好的成果,但就是没有‘红娘’牵线搭桥。”“我们这些中小企业不是不想创新,但融资特别难。”“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创新的成果谁都可以分‘一杯羹’,以至于‘谁创新谁倒霉’,谁还有积极性?”……

  这些无奈,考验着政府的服务能力。开通“南京技术市场”网站,建立“网上公共实验室”,成立专利集市,启动实施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计划……南京在过去几年里所作的这些探索,实实在在推动了企业创新,但一些影响自主创新取得突破的瓶颈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十一五”,南京将力争重点建设基础条件服务、科技创业服务、新兴产业服务、技术转移服务、科技合作服务和科技人才支撑等平台,形成更为健全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为自主创新开道。

  南京日报记者施勇君 (编辑涵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