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因政策支持不到位难运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07:52 新华网 | |||||||||
福州市晋安区山越小学是专收农民工子女的私立小学 山越小学的孩子们在学校教学楼后面的图书室门前玩耍 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批准创办了专收农民工子女的民办学校,并划定一批公立中小学校接纳外地农民工子女就读,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环境和条件。 但记者近日在福州采访时了解到,一些收费接纳农民工子女的私立学校在运转中经常陷入困境;而在公立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又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而遭受排斥,导致农民工
农民工子女学校办学条件难改善 福州市近两年来创办了一批专收农民工子女的民办私立学校,但这些学校目前都只能达到卫生、安全和师资等方面的最低标准。 晋安区是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最集中的地区,目前已有23000余名农民工子女在区内60所中小学和4所专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就读,占全区在校学生总数的60%。 晋安区的山越小学是一所专收农民工子女的私立学校,租赁了福州耀隆集团公司职工技术学校的校舍用来办学。学校负责人李道付介绍,学校共有一到六年级17个班,1086名学生,其中省内学生260人,其余的来自全国13个省、区、市。学校实行一次性收费,一到四年级每生每学期收440元,五到六年级每生收460元。 “2006年新学期到了,两年期的学校租房合同就要期满,如果不能续签,学校又要来一次大搬迁。”李道付紧皱着眉头对记者说。 山越小学成立两年来已经历过一次搬迁。学校是2002年10月经福州市晋安区教育局批准创办的,原校址在福州铁路机务段。由于学生上学要横穿3个铁路线道口,为确保安全,学校于2004年3月搬来现址。目前校舍的租金为每年15万元,合同期为两年,至2006年6月底期满。 李道付曾经是安徽省寿县炎刘镇二小的老师,自从他在上海开办学校以来,至今已7个年头。许多年前,李道付注意到,家乡农村的许多学龄儿童跟随打工的父母去了上海,因付不起城市中小学高昂的借读费,只得在菜市场卖菜。看着许多辍学的农民工子女,李道付决定“跟踪办学”。 1998年,经过多方努力,李道付在上海徐汇区中山西路租用民宅,聘用退休教师,创办了一所农民工子女小学。学校第一年只招收了一至六年级学生60多人,每生每学期学费440元,所有的学费加在一起还不够支付一年4.3万元的房租。 1999年新生入学时,学生人数猛增至250多人,这才基本解决了房租和教师工资问题。2000年,因办学场地问题,李道付举校搬迁。 2002年暑假,李道付南下广州、厦门、福州等地调查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发现在福州市有5万多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农民工子女,但当地中小学上万元的借读费将这些孩子拒之门外。因此,李道付在福州开办了这所山越小学。 望着操场上蹦蹦跳跳的学生,李道付说,“我现在希望能签下一个稳定、长期的办学场地租用合同。办学地点老变,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孩子。” 令李道付忧心忡忡的还不止是教学楼的合同。2005年10月,第19号台风“龙王”使福州市遭遇百年罕见的城市内涝;在一楼的山越小学图书馆仅有的5000册图书和计算机房十几台“586”电脑全都被淹。但购买新图书和添置新电脑,却令李道付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交纳的学费大多被用来支付房租、43位教职员工的工资和水电等各项费用。办学场地的不固定,让学校很难在教学设施上投入。被冲毁的5000册图书中有1000多册是从上海带过来的,2000册是福州市少儿图书馆借给我们的。书没了,真不知该怎么赔,电脑泡了水也没办法修理。” 福州市教育局的有关人员说,“山越小学在福州已是招收外来工子女的最好的学校。两年来,我们一直在帮助农民工子女得到公平受教育的机会和改善教育环境。” 农民工子女在指定公立学校难容身 从2004年起,福州市着手挖掘现有公办学校的办学潜力,取消借读费,指定市区18所初中、12所小学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2005年9月,全市六个区的小学共招收了11500多名农民工子女;目前全市小学阶段的农民工子女在校生累计已达57000多人。 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农民工子女的特殊性,常常在指定接纳他们的公立学校受到排斥。位于台江区的福州市第38中学是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公立学校之一,该校目前共接收了33位农民工子女,其中18位来自外省。 第38中学的校长吴农告诉记者,农民工子女经常因父母工作的频繁变动而有很大的流动性。尽管学校接纳的农民工子女不多,但仍然担心这部分学生的流失会成为学校的负担。这些学生来自农村,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在2005年下半学期的一次大考中,33个学生中只有11人的各课综合成绩都达到及格以上水平。 在38中就读的一位农民工子女告诉记者,“许多老师认为,都是我们拉低了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影响了学校在全市教学质量评比中的排名;因此他们一直都在排斥我们。” 吴农表示,随着福州市的中小学校接纳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入学,师生比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使得学校“内外交困”。“学生多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理应增加学校教师编制,但现在有关部门在确定学校教师编制时,却不将农民工子女的学生人数计入。学生多了,教师数量却不见增加,这使学校的教师资源更加紧张;而教学负担加重也会使教师们对农民工子女产生排斥情绪。” 吴农还说,许多农民工子女学生家庭比较困难,为孩子上学,父母两人竭尽全力。但由于目前政策方面的限制,这些学生却不能享受“两免一补”的学费减免。“外来学生户籍不在本地,过不了减免学费公示这一关,所以不能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学校也只有眼巴巴地看着许多学生受穷。” 将农民工子女完全纳入义务教育体制内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大规模流动,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他们多集中于城市建设行业、工业和服务业,成为各地区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社会各界创办的农民工子女学校,解除了农民工群体的后顾之忧,并使许多孩子免于失学,显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目前,许多农民工子女学校处于国家义务教育体制的边缘地带,因此,其健康发展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更多的关爱与支持。 如果说诸多困难让农民工子女学校感觉为难的话,来自社会的一些干扰和偏见更让他们心寒。李道付说,“应该说,办学两年多来,区里有关部门对山越小学的发展给予了很多帮助与扶持。”但自从学校开办后,常有社会闲杂人员以各种理由上门寻衅闹事。去年,晋安区教育局出面协调,由岳峰派出所派一名干警担任兼职的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副校长,才使这种情况有所改观。 与学校周围邻居的关系也是令李道付头疼的问题。“学校开办后,经常会有些纸屑飘到周围住户的院子里。学校原来希望通过每天上门帮助打扫卫生的办法解决纠纷,可人家不仅闭门不纳,反而张口索要每年2000元的赔偿费,好说歹说才降到了1000元。”更让李道付哭笑不得的是,学校门口的一片空地竟成了附近路段清洁工堆放垃圾的场所。“在这些人看来,只要把垃圾堆在这里就万事大吉了,因为学校最终总会出钱请人把垃圾运走!” 福州教育界人士指出,为使农民工子女享有良好的义务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政府对专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加快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如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公立中小学校的教师编制,让农民工子女也能够在公立学校安心、舒心地就读。(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