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3300年前沈阳就有“坐地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09:02 沈阳晚报

  

3300年前沈阳就有“坐地户”

  

3300年前沈阳就有“坐地户”

  

3300年前沈阳就有“坐地户”

  2月20日下午,记者从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吉林大学考古专家李雪川、赵宾福两位教授,在沈阳进行为期4天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对八王寺地区、“电专”工地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予以高度肯定。经考古专家们认定后语出惊人:这两处遗址的人类文明历史年代,均在3000年以上。

  八王寺地区:3300年前有人居住

  八王寺地区是沈阳市重点文物考古勘探范围之一,1986年曾在其荣光三巷出土过金代墓葬及大量珍贵文物。

  2003年,八王寺地区棚户区开始拆迁。2004年7月底,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进入该区域,开始进行地下文物保护工作。截至目前为止,考古人员在该区域内,已发现青铜时代遗址、辽金时期墓葬群、灰坑、明代墓葬群、清代墓葬、窖藏、窑址、水井等遗址,出土了陶、瓷、银、铜等众多的各种文物。

  通过勘测和考古发掘,考古人员们终于弄清了八王寺地区的历史面貌:该区域从距今约3300年的青铜时代,便开始有人类在此居住、生活;距今约1000至800年左右的辽金时期,该区域西部有崇寿寺白塔(现白塔小学附近),东部则成为辽金时期沈州城的一处墓地;明清时期,该区域内部分地区仍作为墓地使用;明代的1415年,该区域北部始建大法寺,清代改称“八王寺”。发掘出土的各类文化遗迹和遗物,为研究沈阳市各时期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具有极大的文物、科学价值。

  青铜时代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属“高台山文化”,距今约3300年。考古人员现场采集到夹砂施红陶衣陶壶1件,已残破;发掘灰坑1个,出土夹砂施红陶衣陶瓮两件;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夹砂陶片,可辨器皿有壶、碗等。

  该遗址是近年来在沈阳市青铜时代考古中的一个新发现。遗址出土的几件器物均为大型陶器,十分罕见。此外,该遗址是目前发现的“高台山文化”最东分布点,对研究“高台山文化”的分布范围,以及“高台山文化”同“新乐上层文化”的关系等,均有重要意义。

  辽金时期墓群在辽金时期墓葬群中,相继出土了陶罐、陶灯、陶瓶、陶洗、陶三足熏、白瓷带流壶、白瓷碗、酱釉碗、铜镜、铜饰件、铜钱、串珠等众多的珍贵文物。该墓群对考证辽金时期沈州的地理位置,研究当时的葬俗、墓葬制度等,有着重要价值;墓内出土的定窑系瓷器及北宋货币,对研究辽金与宋的经济关系,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明代墓群出土了酱釉罐、碗等文物。该墓群的发现与发掘,填补了沈阳市市区内明代考古空白,对研究明代沈阳地区居民葬俗、民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清代遗存出土了墓碑、发钗、耳环、铜钱、陶瓷器等文物。大量清代遗存表明,清代早期,八王寺地区居民较少;清中期以后,该地区人口逐渐增多,特别是八王寺清泉水开发,使该地区成为“盛京地区”人口聚居地之一。

  “电专”工地:距今约3000年“新乐上层”“电专”工地,指原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校址,2005年1月拆迁,开发建设居民小区,占地面积9万余平方米。同年6月,考古人员开始文物勘探,在该工地南部发现有“青铜时代遗址”分布,随即进行了考古发掘。

  该遗址是“辽大、百鸟公园青铜时代遗址”一部分,属“新乐上层”文化,距今约3000年。2003年,考古人员曾在辽宁大学“国际交流大楼”工地,发掘出土了陶鬲、壶、罐等器物,并发现了辽代墓葬。2004年,考古人员又对辽宁大学“学生宿舍”、“研究生教学楼”工地内的“青铜时代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陶鬲(音lì)、甗(音yǎn)、鼎、罐、碗、钵、纺轮、珠等,石器有斧、刀、镐、镞等。2005年,考古人员再次在该工地,发掘出土了陶鬲、鼎、罐、网坠和石核、刀、斧等器物,以及大量夹砂陶残片。

  该遗址是沈阳市市区范围内,分布较大的一处“青铜时代遗址”。经过近年来在辽宁大学的考古发掘工作,获得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对研究“新乐上层”文化的内涵,分析3000年前沈阳北部地理环境、人类生活等,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报高级记者邱宏实习生黄雪娇费莹莹(照片均由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