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奇人”要建癌症康复基金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11:13 青年时报 | |||||||||
时报讯 林银才今年59岁,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当过兵,退伍后当过派出所所长也做过特警。认识他的人都管他叫“奇人”,因为他能吃玻璃。 因为当兵的经历再加上这样的特长,林银才身体一直很好。可是谁想,去年他的输尿管竟发现了恶性肿瘤。所幸手术成功,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可是,最近林银才却整夜睡不好觉,去年的一场病让他萌发了建立一个癌症康复基金会的想法,但高达400万元的注册资金却让他发了愁。这些天,林银才一直为资金的事奔波,并决定“卖艺”———吃玻璃,以达到筹款目的。 中国癌症康复协会委员、宁波癌症康复协会会长庄松良说,如果这个基金会成立,将是中国第一个癌症康复基金会,浙江癌症患者都将因此受益。 【绝活】 吃玻璃如同嚼豆 司马南都出具了《见证书》 林银才知道自己能吃玻璃,是15年前的事。 1991年8月,当时的林银才是宁波特警大队的支队长。在一场球赛后的会餐中,林银才跟同事谈起了特警队开创之初,设施装备比较简陋,建造宁波特警队大楼但资金严重不足的事。 席间,有人开了一句“你把调羹吃下去我就捐款”的玩笑,没有想到林银才真的就把自己手中的陶瓷调羹一口咬断嚼了下去,且事后竟安然无恙。 凡亲眼见过林银才吃玻璃的人,无不感到惊奇。他吃玻璃的时候,嘴里咬玻璃杯所发出的“咔嚓、咔嚓”声,如同正在咀嚼着一口脆香的炒豆。 在林银才家中,有一本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第00714证书,上面写着“口吞玻璃杯数量之最”项目,数量为713只(不包含杯底)。这是他在1991年8月到1999年3月之间累计完成的。2000年9月27日,他在上海吞吃第774只玻璃杯时,司马南等人还为他出具了《见证书》。 【善举】 要建癌症康复基金会 吃玻璃换取资金 这样的一个“奇人”,萌生成立癌症康复基金会的念头,绝非偶然。 去年5月,林银才的左侧输尿管出现肿瘤,并已恶化。手术时,尽管打了麻药,但林银才还是痛得叫了出来,手术后的几天也让他痛不欲生。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过癌症,我绝对不能体会癌症患者的痛苦。”林银才说。林银才手术后一直服用一种含有灵芝成分的药物,这种药每粒47.3元,每天服用9粒,一天就是400多元,到现在,林银才已经花费了近10万元的药费。 “我能享受公费医疗,仍是花了不少钱,比我家庭条件差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怎么办?我想帮帮他们。”林银才说他的想法是,建立一个癌症康复基金会。 根据有关规定,成立地方性公募基金会,注册资本需要400万元,目前,林银才无法独自拿出400万。林银才的想法是,这些募捐应该来自民间,尤其是企业家的赞助,他希望有企业出资认捐冠名基金。 2月14日他给宁波市市长写了一封信,希望可以得到帮助。他在等待政府部门的意见反馈,以制订筹募计划。给市长写信究竟能给他带来什么样的结局,他心里没有底。让他心里有底的是他的拿手绝活———吃玻璃。 “我曾到全国各地表演过,结识了一些很要好的朋友,我准备请他们到宁波做筹备资金的义演”。他已经着手变卖那套172平方米的房子,以作为注册资金。 【愿望】 让每一个癌症患者都受益 同样为癌症患者服务的宁波市癌症康复协会,也在资金上捉襟见肘。“以前我们去医院看望病人,还有25元的标准买水果,现在协会人数太多,资金又有限,这个规定已经实行不了了。”协会会长庄松良说,基金会和协会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他们不谋而合。 庄松良介绍,宁波现在每十万人中就有210个癌症患者,这个数字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0个,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他们花费在康复方面的药费少则8万,多的达100万。 “现在2万元保健药只能服用2个月,如果加入基金会,花2万元买药,就可以服用1年多,甚至2年。”他举了一个例子,他现在正在服用的药品,厂家销售的单价为1.9万余元,而到消费者的手中,价格要上升到5.6万元,“我们以基金会的名义,直接向厂方购买,以减少中间环节的利润差价。” “我希望有一天,全省癌症患者都能加入基金会。”林银才说。 如果有热心读者愿意帮助林银才实现心愿,请拨时报浙江新闻热线:13958031100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时报驻宁波记者 章绍龙 | |||||||||